浅析上海街头公共艺术的形象及其意义

2018-10-20 03:30刘勤金薇薇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表现形式

刘勤 金薇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现如今街头的公共艺术表达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特征,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的表达形式与表达元素也开始出现在城市街头,并开始被接受,也成为和人们公共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的艺术表现活动,它为市民搭建了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生活艺术环境,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接触艺术、亲近艺术、关注艺术。艺术家们也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意识到自己与人们的关系,意识到公共艺术与人们的关系,并形成与人密切的交流与联系,形成了一种思想上的共识。笔者举例上海街头公共艺术,希望由此对其艺术表现的形象以及表现形式等进行研究,弄清楚公共艺术怎样来形象表意,以及怎样拉近公共艺术的艺术形象与人们的交流沟通。

关键词:街头公共艺术 艺术形象 表现形式 艺术意义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79-03

一、温暖民心的表现形式

公共艺术要在内心深处与面对它的民众产生共识,就要能反映出真切而又大众的民众生活,要能够表现出民情现象。地铁一号线的淮海中路与茂名南路的地铁出口就有一铜铸雕像,名为《打电话的少女》,描述的是一个女孩子在电话亭打电话的情景,这个形象的表现就被人描述为:“天使般的少女,在倾听城市的心跳”。少女身穿迷你短裙,十分时髦,右手拿着电话放在耳边,左手插在腰上,左腿作为支点,右腿向后略微弯曲,呈现出一副非常放松而又随意的面容,总体来看这个女孩全身散发着一种摩登大都市人的生活气息。大众而又温柔漂亮的女孩形象,很像在摩登上海这座城市每时每刻都能遇到的一些人,她是生活在摩登上海这座城市里的其中一位。这座铜铸雕像的设计完全打破了雕像与民众的距离感。在人们从地铁出出进进的时候都能够与她相见,正如雕像的缔造者何勇说的一样:“从这个雕像中,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雕像所呈现的就是生活在上海这座摩登大都市里的人,这个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身边的好友,也可能是邻家的小女孩,这中感觉的雕像呈现,事实上表现的也是生活的本质”。[1]当这件公共艺术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也许会让人们重温在这个人际关系趋于复杂的城市中的境遇。作品呈现了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它与居住在上海普通人群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产生共识,这就是这件作品获得了与民众的情感沟通以及人们喜爱的原因。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的存在不仅可以让空间变得更有趣更有意味,更能使某些公共空间成为真正的能够促进民众沟通以及交流的户外媒介,与民众的切身生活产生共识。《打电话的少女》这件雕塑,就是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形式,明确了这个空间存在的意义,也体现了这个空间具有与民众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意义,这些都能强化民众对这个公共艺术品的所思所想,使这个空间的存在更加有意义,与此同时,也增强了生活在上海的人们对这座摩登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存在感。公共艺术的完美设计也让不属于这里的人记住了这座摩登城市本身所固有的艺术性,融入这座城市典型的文化记忆符号。

二、独具上海发展特色的表现形式

这座城市给人体会最深的就是忙忙碌碌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城市的迅速发展。生活在上海的民众,他们对自我的身份认同也与这座城市的变化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也是“时间”“发展”与“速度”,这种公共艺术的表现主题在上海也是随处可见的。例如设立在地铁十二号线地铁出口的嘉华中心有一个名为《时间的精神》,这个雕像就是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时间主题,它的底座形象是一个大的蜗牛壳,上面坐落着几个动物,整体造型集合了猪、大象、牛以及马。用雕像创造者查德·塔克西埃的话讲:“这个变体动物就代表了‘集大成者”[2]。其蜗牛壳的形象是从地面向上卷曲,在视觉形象上塑造了一种向上运动的视觉错觉,其意义在于:从地底上发出滔滔不绝的强大力量。这些动物集成的雕塑特征,在某些方面也象征着上海,因为上海本身也是多样化结合的国际大都市。雕像下半部分蜗牛壳上的螺旋纹路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时间,意大利的艺术家们大多都用螺旋纹路表现时间。总得来说,《时间的精神》这个巨大的雕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体现了一种坚实的力量,力量其实就是一种隐喻的说法,其实是象征着上海这座大摩登城市的迅速发展。

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不单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建设,更多的是艺术家运用艺术的表现特性、大胆浮夸的艺术造型线以及靓丽的艺术色彩等,紧紧迎合着城市的古老文化以及城市建设的理念,缔造出有文化素养、体现文化底蕴的公共艺术形象。席勒说过:“能够让社会统一起来的中介只有美,原因是它与全部成员的共同点发生关联”[3]。对美的喜爱以及追求是世人生而有之的欲望,而艺术本身是很單纯的艺术,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以通过公共艺术这个媒介,可以不计较得失去与他人沟通交流,彼此间都是真诚相待以达到共鸣,以此来促进人们交往的融洽性以及社会发展的合理性。

三、言简意赅的表现形式

公共艺术是由大众自主参加和认可的公共艺术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造,它建立了大众与公共艺术密切相融、生动有趣的欣赏方式,使观者与公共艺术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趋于平淡以及内在情感趋于提升,从而能够安抚人的内心世界,调节人的心理感受,关切人的真正需求。例如地铁十号线的豫园站墙面就装配了装饰壁画,呈现了之前老上海人的工作方式、生活场景以及与如今休闲舒适和谐的生活场景,从历史生活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讲,这是上海本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展现,成为豫园靓丽的风景线。

纯粹的精神与艺术表现的形式并不是公共艺术存在的最初的理想状态,只不过是作为视觉形象的欣赏而存在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是服务于市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南京西路站的绘画是以几何图形为绘画要素,天顶是由红色、蓝色、黄色和格子等色彩拼成的,这种风格的表现是“风格派”代表蒙德里安的“红、蓝、黄构图”的创意效果,这种效果的展现使车站的轮廓线呈现轻快的韵律,对照南京西路上的灯红酒绿与交织人潮,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音律。

四、含义延伸的表现形式

在上海,有一条有名的“涂鸦街”,第一次听到“涂鸦街”这个名词时,以为仅仅是如柏林墙一样的街头公共艺术。每当在夜幕降临时分踏上这条涂鸦街,会让人不由得心生赞美之情,这何止仅仅是几面墙这么简单啊!当街头涂鸦较早的零散的出现在中国上海时,就引来了众人的关注,毫无疑问的是对其评价很自然的也分为两种态度:肯定、否定。一部分人认为街头涂鸦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污染”,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街头涂鸦是“对城市街头文化的一种丰富”,这两种观点的争议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因涂鸦引起的争议大有不同。相同的是无论是中国街头涂鸦艺术还是美国街头涂鸦艺术人们都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是中国城市街头出现的涂鸦艺术是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引进甚至于抄袭的结果,加上一批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新生代特殊的成长背景导致他们更加突出自我的重要性,强调个性的表达,追求刺激与冒险,而街头涂鸦的过程恰恰满足了这一点。

街头涂鸦艺术以率真直面大众,使用几瓶色彩不同的喷漆,在一面洁净的墙上,涂鸦者在上面尽情发挥他的创意设计。随着上海迅速发展,以及政府的许可,涂鸦艺术创作以其公开化、透明化以及多样化的方式出现于城市公共空间,服务于这座城市,服务于这座城市中的人,与城市和谐共存。城市涂鸦艺术不再是简单、粗暴的艺术表现形式,新时期的上海涂鸦艺术,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笔触每一个色彩都充满了艺术个性,既温和又客观,其呈现出的涂鸦艺术之美也越来越得到民众的认可与喜爱。

五、结语

通过对上海街头具体公共艺术形象及其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它的公共艺术表现并不是单一的,这座大都市的公共艺术并不会因为它的公共性与面向全体开放性而变得同质化,每个公共空间的主要内容都限定为某个特定人群的固定活动,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决定了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形象的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孫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王洪义.公共艺术的文化观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4]孙振华.什么是公共艺术[J].雕塑,2002,(04).

[5]孙一丹.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刘克俊.当代公共艺术的核心观念[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0,(01).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浅谈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金瓶梅》之女性艺术形象特征初探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