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苦音”的艺术分析

2018-10-20 03:30王肖肖
艺术评鉴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历史

王肖肖

摘要:随着古筝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欣赏古筝,到喜欢古筝,再到努力学习古筝,但是很多老师同学们在演奏陕西筝曲中往往忽略了乐曲的精华部分。本文从苦音记谱,调式问题切入,重点剖析了苦音的历史发展和在乐曲中的重要元素和在派别中的对比。

关键词:苦音的来源与音阶 发展历史 筝乐派别对比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059-03

一、苦音的来源与音阶

苦音,又称哭音,是我国部分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风格,是我国西北、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等不少汉族民族音乐中,含有“4”和“7”的五声或七声音阶。“苦音”来源于西北地区的地方戏曲,它的特点包含秦腔、碗碗腔等。秦腔、碗碗腔存在于戏曲及其它民间音乐,其中有一种含特性音的腔调,被称为“苦音腔”,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欢音腔”。苦音音阶“4”为“4”和“#4”之间,微“#4”。“7”为“7”和“ 7”之间,微“ 7”。苦音音阶常用七声音阶徵调式,它的排列是:

古筝传统音乐用的五声音阶,是按照我国传统的“宫商角徽羽”五音构成的一种音阶形式。在传统音乐中出现“变徵”或者“清角”的音,出现在传统音乐中,无论五声、六声、还是七声,都是“四度三音列”的五声性旋法。

苦音音阶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领域。南北隋唐时期,这一带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有学者认为苦音音阶就属古代从西域传过来的,因为在古代一些古老的传统音乐乐种中,常常能够发现苦音的存在。这种文化的传承发展至今,我国多种地方戏曲、曲艺、民歌、民族器乐中也都能发现大量“苦音”的踪影。

二、苦音的历史发展

苦音的音调在传统筝曲中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乐曲的苦音音阶蕴含的情感韵味都跟它们同宗同源——古老的秦声有着相近的意义。

秦筝是历史流传最为悠久的筝乐,而陕西筝派则是在秦筝的发展中一段时间的断流后再度复兴的一大筝派,后来与河南筝、山东筝、浙江筝、闽南筝、客家筝、潮州筝等相提并列。陕西派别具有鲜明的陕西地方风格与人文精神,不仅传统深厚、风格独特,而且还有深厚的历史感,所以在我国筝坛上不断绽放,备受世人瞩目。

建国时期陕西筝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曲家及演奏家:周延甲、曲云等。周延甲先生在《秦筝文谱》一书中说过:“筝在表现忧心伤感一类内容时,往往左手一个重颤音便可催人泪下。”就是形容苦音在陕西筝曲的音乐风格,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特点。所谓“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也只有苦音能表现出这种揪心悲苦的情感。

三、苦音在乐曲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筝曲讲究神韵、动人心魄和完整的传统曲式结构。苦音在乐曲中作为旋律最为悲凉凄苦、婉转哀愁的情感倾诉,自然是要求演奏者百分之百的情感投入和扎实的演奏技巧。

陕西筝派中有许多著名的筝曲,如古筝独奏曲《秦桑曲》,可谓是陕西苦音的代表作。乐曲借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情境,描述了一位古代女子对远方亲人思念的迫切心情。

谱例1:《秦桑曲》

乐曲借鉴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音阶音律特点,在曲谱上表现为徵调式七声音阶中的两个特性音(也称偏音)微“#4”和微升“ 7,根据旋律的进行,这两个音还必须要在微“#4”和微“ 7”中加上颤音。上滑音快,下滑音慢的演奏模式,曲调具有非常鲜明的对比性。上滑音快可产生激动的情绪,下滑音慢则表现委婉、哀怨的音响效果,充分展示了陕西音乐中的神韵。

《秦桑曲》在演奏中,有连续按滑音来不及换弦所以用大指按线与中间三指进行衔接,完成后脱离大指再将力量全部转移到中三指上并伴随着颤音的这种演奏技法,又跟同为陕西派别的著名古筝协奏曲《云裳訴》里面的情感风格和表现手法不谋而合。

《云裳诉》是周煜国在2002年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以白居易的代表诗作《长恨歌》为素材创作而成,并且以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中“云裳”二字命名。作品用音乐形象地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谱例2:《云裳诉》

全曲结构严谨,段落层次分明,音调突出“碗碗腔”苦音的音乐旋律特色。乐曲中利用陕西筝派特有的揉吟和摇指技巧,奏出流畅而温婉的旋律,充分体现陕西筝派特有的演奏技法,左手的大指按弦,将微 #4”和微 7”两个苦音旋律中连贯弹奏出来,每次两根弦以上的托、劈与上、下滑音相结合并辅以左手滑音、颤音,体现了乐曲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韵味特征和苦音的演奏特点。因为乐曲具有鲜明的演奏特色,所以一度成为历年来金钟奖的比赛热门曲目。现代陕西风格筝曲也已成作曲家们音乐创作和改编的热门素材。

现代陕西筝曲主要还有焦金海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曲云的《香山射鼓》、周延甲的《绣金匾》《姜女泪》等。

陕西筝派风格一般分为两种音高:一种是“ 4”“ 7”,一种是“ 4”“ 7”。上行跳进,下行级进,上行的跨度大,下行的是一级一级挨着。《香山射鼓》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都是“ 4”和“ 7”。但是在陕西音乐中,“4”通常会比“ 4”略高,又没到“#4”,因此演奏时通过颤音将还原“ 4”略升高一些。“4”后面的滑音都从“4”下滑,不再滑到“5”,“7”后面接的是“6”,不要滑到“1”,这是陕西特有的风格特点之一。而《秦桑曲》《姜女泪》“4”为“4”和“#4”之间微“#4”,“7”为“7”和“ 7”之间,微“ 7”。

谱例3:《香山射鼓》

四、派别中的对比

北派的上滑音全部都是从“ 7”到“1”,从“ 4”到“5”,而陕西派别强调的是“1”—“ 7”—“1”,“5”—“#4”—“5”。但做旋律音时,“4”和“7”为偏高的还原4和偏高的降7,所以旋律音和滑音是不一样的。滑音时必须死死扣准小二度,旋律音就是偏高的4。对于曲子里4和7以外的上滑音是根据曲子的情况处理,必要把要求严格贯彻到曲子里面,陕西派别中的韵味才能得到体现,否则就失了真。

北派的“4”和“7”是直来直去的,南派的“4”和“7”都是绕着弯走。在各个流派中,“4”和“7”是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如潮州音乐,乐曲亮而明快,题材大多取乐于民间音乐。主要有“轻三六调”(简称“轻六调”)、“重三六调”(简称“重六调”)、“活三五调”(简称“活五调”)及“轻三重六调”。“轻三轻六调”是没有“4”和“7”的。“重六调”有“4”和“7”。“轻三重六调”没有“7”只有“4”。“活五调”有“4”,“7”是按出来的。潮州音乐“4”和“7”都是均匀而有规律的,“4”是 4偏高一点点,要在 4之间颤。“7”是偏高的“ 7”,在“ 7”和“ 7”之间颤。而陕西筝派的特点是左手要兼顾南派、北派,既有南派的技巧,又要达到北派的速度,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在演奏陕西筝派的乐曲是一定要特别注意“4”和“7”的音准,否则韵味就无法很好的表达。

五、结语

多年来人们对苦音的研究从未断绝,如何准确地把握陕西筝派中苦音的演奏技巧及风格特征,是需要我们永久学习和不断探究的。除了需要加强对演奏技法的练习,还应该重视和掌握整首作品的流派、乐曲结构、演奏风格、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特点。苦音的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光大,只有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国粹才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焦金海.筝乐苦音研究[J].乐器,1998,(02).

猜你喜欢
发展历史
我国外资法律体系之完善研究
俄罗斯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叩问灵魂的乐章
浅析手工艺瑰宝郜台柳编的发展传承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现实主义动画创作论析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起源、历史及现今发展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