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的应用探究

2018-10-20 10:56赵秀娟
文理导航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赵秀娟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知识点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及网络学习平台教学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是信息文明的社会, 信息化浪潮冲击着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基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信息素养,成为了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在这种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信息素养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根据中职学生技能要求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MS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将课堂学到的计算机技能熟练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实现知识技能到应用能力的转变。

笔者担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十年有余,从历届学生的初学状态中也感受到了信息化社会给予他们的影响。十年前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对计算机怀有探究的渴望,甚至有少量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生零基础,教师从认识键盘、打字开始教。而现在的学生,人人手里都有智能手机,家家都有计算机,学生对各种游戏软件、APP都熟练有加,这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和学生练为主,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简单的软件操作技能,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面对计算机还是更多的想着游戏、网络等。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一、微课教学应用

计算机系统硬件构成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抽象、枯燥,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无法形象地展示出各个硬件的外形,更无法直观展示出各个硬件之间的关联。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由哪些硬件构成,笔者找来一台二手电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好奇心促使他们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看着机箱内的各个硬件。这种实物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之单纯的讲授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时间一长,笔者发现,再提问计算机硬件构成,学生又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虽然见过硬件的样子,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特别是各个硬件的功能,还是只能凭借教师的讲解来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无法理解透彻。

运用微课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实拍了一个拆装计算机的视频,对各个硬件进行了详细的、全方位的展示。另外还制作了一个各硬件功能介绍的微课,在微课中把计算机各个硬件与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的类比分析和介绍。

通过微课,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晰完整地看到计算机硬件构成,而教师在教室里进行实物展示,往往有部分学生因为距离讲台较远而看不清,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认知水平有差异,接收新知識的能力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顺时进行的,具有不可逆性,这就会影响部分接受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而微课教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观看,多次学习,细细体味,解决了传统课堂不可逆的难题。教师将微课放在教学平台里,使学生不仅课上可以重复学习,在课后同样可以进行重复观看和学习,扩充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使学习变的随时随地。

二、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九年制义务教学信息技术课堂相衔接。因此,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接触过MS Office中的Word、Excel、PPT等软件。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讲解这些软件的基础操作时,学生自认为已经学过了,但实际上学的不全面、不深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部分操作基础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组织教学。在Word软件的教学中,笔者按照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整章内容设置成7个项目,分别为:撰写学生会自荐信、编排班级公约、制作法制安全小报、制作个人简历、制作校庆邀请函、制作学校宣传手册、编排毕业论文。其中,制作法制安全小报这个与学生文明风采活动相关的项目,受到师生的重视和兴趣,笔者针对该项目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课堂上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笔者将该项目分为7个步骤:1.自由分组。2.根据主题完成设计图。3.根据主题及设计图完成搜集素材。4.学习制作小报的基本知识技能。5.完成小报制作。6.完善作品。7.上传作品并进行评价。第1-4个步骤需要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第5-7个步骤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每一个步骤教师都规定了详细的要求,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在第4个步骤——学习制作小报的基本知识技能中,涉及到文本编辑、图片编辑、艺术字、文本框等知识点,其中,文本编辑、图片编辑、艺术字等在前面的项目中已经学习过,文本框是需要在本项目中讲解的知识点。针对这个新知识点,笔者设计了学案,并拍摄了关于文本框操作的视频,学生通过阅读学案上关于文本框的文字说明掌握文本框的概念、功能。通过观看视频,并在电脑上实际操作,掌握文本框的操作方法。同时,笔者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开辟了该项目的讨论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并通过完成网络上的练习题来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则通过参与学生学习讨论等途径,了解、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安排各个小组汇报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示讲解。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们的表现给出积极的点评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自主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中,笔者需要巡视管理、答疑解惑,帮助学习上相对困难的学生,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对于多数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较大面积范围的讲解,保证学生的操作顺利进行。例如多数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图片2把图片1挡住了,如何把图片1移动到图片2的上面来?教师将所有遇到此问题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了讲解和演示,解决了学生操作上的疑惑。

学生作品完成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进行评价,对每个同学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成后,每个同学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全班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可以有选择地对作品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对自己作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而优秀的作品对学生来说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也有利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一学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教学以及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等,笔者任教的会计管理专业G1761班,在2018年3月的全国一级MS等级考试中,取得了100%的通过率,优秀率更是高达70%,位居全校第一。其他G1762和G1763两个班级延用讲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率及优秀率均不及G1761班。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微课教学和基于网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有极大的积极影响。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积极性有极大提高,学习氛围浓厚,讨论交流热烈,与教师互动交流频繁,所有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作品,牢固地掌握全部知识和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育也逐渐在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积极响应信息化教育的号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2]高淑然.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讨[J].科技世界,2015.12

[3]赖恩和.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7.7

[4]邵理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考试周刊,2018.29

[5]王宏,张虎.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课程设计[J].价值工程,2018.10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