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摘 要】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语文是从小伴随我们长大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记忆中,很多教师们往往在语文教学模式上十分死板。只知道一味的灌输而并不让学生理解意思。从而将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变成一门古板无聊的课程。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语文课“打瞌睡”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本中的课文进而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最后了解课文深意,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达到融会贯通。在课文的有些地方有一种“言尽而义无穷”的地步,就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学会填补。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达到最好的水平。
【关键词】
补白 语文教学 教学方式 创新
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一般来说是十分感兴趣的,书中有趣的情节和精彩的故事更是吸引他们的重点。只有让同学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融入到脑袋里。并且每学习一篇都能根据文章结合实际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这种方式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把课上活”才是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塑造精彩有趣的课堂,才能真正的让同学们走进语文,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巧用背景式“补白”法,创造不一样的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背景式”补白法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五年级《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在上课文之前应该让同学们联系课文,布置课下作业,问问同学们:陶校长是谁?陶校长为什么要演讲?你对陶校长的认识?有关于陶校长的小故事等等。在第二节课堂上让同学们形成小组互相交流,将自己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故事发生的时间,时代背景和课文中人物的奇闻轶事都说出来。最后由老师统一总结,再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对学习语文提起兴趣来。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互相进步。在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同学们寻找有关于嫦娥的内容,了解嫦娥是谁,嫦娥为什么奔月以及嫦娥身边的故事,嫦娥奔月引起的习俗传统等等。教师再引申,让同学们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和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歌。比如在教學过程中老师可以问同学们有没有关于月亮的诗词?再带领同学们欣赏李白的《古朗月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欣赏这些诗词的时候告诉同学们诗中的含义,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引申。在引申结束之后再带领同学们回到课文中来。通过引申和回到课文中来。才能让同学们对课本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1]。
二、巧妙利用课文情节“补白”,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情节“补白”法进行教学,可以把同学们带入文章深处,在教学文章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比如在教学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石头上的洞引人深思。在带领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应当让同学们先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先用背景“补白”的方法让同学们了解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人各处的时代背景,引出三个人的故事。然后再将同学们带回到课文当中来。
结合课文情节联想,老师可以向同学们提出疑问来引出联想。比如,如果他们三个人没有坚持,最后他们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是庞大的水流快速击打石头短时间内会有圆滑的洞吗?假如你是石头,你想对水滴说什么话?你又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在课文教学中让同学们结合著名人物的故事进行思考,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地方。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根据上下文进行统一联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引导同学们自我补充课文中所没有写出来的部分,只有让同学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才能真正的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才能实现更生动有趣,教学效率更高效的课堂[2]。
三、巧妙运用提问,引起学生深思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时候在教学古板的情况下,老师提问的问题也都是一些课本上的词语或者朗读方面的问题。往往教师就会忽略了学生们“怎么想”,而只是一味的“灌输”。因此,在课堂上能够提出抓住学生内心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些课本上有的知识可以少提或者不提,而对于课文的思考和总结才是应该注重的点。让同学们回答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他们也无法生搬硬套,只能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办法。在回答这种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结 语】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方法不能被忽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摈弃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可以引起青少年群体共鸣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对同学进行“补白”引导,对课文内容以及引申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同学们在上语文课的同时能了解有关课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的故事,还能引申出更多有关于课文的课外知识,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起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语文学习的效果上比传统方法更加突出。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充足的了解课外的知识。达到一种“活力课堂”的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秦华.标点,语文教学中的别样风景——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标点教学【J】. 课外语文,2016(13)
【2】钱卫华.标点不是“点缀” ——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标点教学【J】. 新课程·上旬,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