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王娟
1.1 基础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糖尿病患者55例,依据居家治疗接受护理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包括35例男以及20例女,年龄平均(60.28±5.36)岁,病程(8.56±2.27)年;对照组包括33例男以及22例女,年龄平均(60.59±5.14)岁,病程(8.63±2.30)年。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仅接受常规院外指导,护理人员间隔1~2个月通过电话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观察组则在患者出院后开展延伸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时建立延伸护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状况等,患者出院后第一个星期进行一次电话回访,之后间隔一个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间隔2个月进行一次上门随访,针对病情严重或者其他特殊患者合理增加随访次数,具体随访内容如下。
1.2.1 针头使用指导 由于胰岛素针头尖锐、细小,多次使用针头前端会有倒钩以及毛刺,注射时会有明显疼痛感,因而可能出现硬结、红肿,对胰岛素注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影响血糖控制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在随访时要告知患者针头要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
1.2.2 存放胰岛素指导 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要叮嘱患者放于冰箱中冷藏,温度保持在2℃~8℃,禁止冷冻保存。新的胰岛素笔芯包装好后置于冰箱门上保存,而对于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不能置于冰箱保存,在28℃以下的常温中保存即可,不过需要注意要在4周之内用完。同时胰岛素不能受到阳光直射,不能过热、过冷保存,避免效果丢失。
1.2.3 注射部位及注射时间指导 叮嘱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注射胰岛素,向患者介绍其使用的胰岛素的特点、剂型、作用机制。对于长效胰岛素,通常在临睡前注射,且注射后不能继续进食;预混胰岛素必须按照笔芯中含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成分对注射时间进行确定;短效胰岛素通常选择在餐前半小时左右注射;超短效胰岛素应该在餐前几分钟注射,对于餐前忘记注射的患者,可以在餐中补充注射。注射的部位可以选择臀大肌、腹壁、大腿前外侧、三角肌中下缘,每次注射都应该选择和上一次不同的部位,避免由于长期同位置注射导致硬结出现。
1.3 评价指标 出院后进行为期半年的干预,比较两组接受干预后的效果,主要记录两组患者注射时间是否准确、是否更换注射部位、针头是否保持一次性使用、胰岛素存放是否正确,比较两组干预期间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获取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用[n(%)]表示各项指标结果,用X2检验,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注射时间正确、注射部位更换、一次性使用针头、正确存放胰岛素率均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干预效果各项指标情况比较[n(%)]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中用于血糖控制的重要药物,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1]。不过因为患者出院后缺少监管,所以部分患者无法做到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治疗,因而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2]。本研究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离院后居家治疗中接受延伸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在出院时完成延伸档案的建立,在患者出院后定时通过电话开展随访工作,了解患者出院后胰岛素使用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同时针对部分病情严重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通过面对面沟通就胰岛素注射治疗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指导,通过为期半年的随访,相较于仅接受常规院外指导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注射时间正确率、注射部位更换率、一次性使用针头率、正确存放胰岛素率均更高,同时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1.82%,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居家胰岛素注射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胰岛素正确使用率,保证胰岛素治疗效果,实现血糖更有效控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