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471200)吴永非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78例EC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4~72岁,平均(51.26±6.07)岁。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6~70岁,平均(51.49±6.57)岁。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以热塑记忆体模或真空体袋进行固定,而后进行CT模拟定位以5mm层厚实施连续扫描,采用Picke公司提供的ACQ 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大体肿瘤靶区包含CT上可见食管病灶与转移淋巴结,同时临床靶区是大体肿瘤靶区宽度外扩约5mm,长度外扩约20mm,不施行区域淋巴结预防性放疗,计划靶区是临床靶区外扩约5mm,并对气管、心脏、脊髓、双肺等周围邻近组织及器官进行标记;应用6MV-X线施行等中心照射,并采取常规分割,剂量为2.0Gy/次,1次/d,5次/周,总放疗剂量为50~72Gy。
观察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PF化疗方案治疗:PF化疗:第1~3d予以顺铂(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236)25mg/m2,静滴;第1~5d予以5-氟尿嘧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500mg/m2,静滴;4周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3个周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进行CT复查,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两组临床效果,可分为疾病进展、疾病稳定、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总有效率=(部分缓解+完全缓解)/39×100%。②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61.54%(24/39)高于对照组38.46%(15/39),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放疗为中晚期EC的重要治疗方法,常规放疗虽亦可一定程度清除病灶,但无法清晰显示肿瘤确切位置、大小、浸润深度,致使其布野有一定局限性,易造成部分肿瘤漏照及损害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等情况。三维适形放疗可利用CT模拟定位,对病灶施行三维重建,进而清晰显示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食管自然走行以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情况,同时可经由调整射线入射角度、改变放射野权重及增减放射野数目等方法对放疗计划施行优化,使照射剂量分布和靶区适形,有助于提升射线照射病灶准确性,减少正常组织受量,减轻毒副作用;但临床实践发现,采取三维适形放疗虽可提升EC局部控制率,但对远处转移病灶清除效果欠佳,需进行同步化疗控制[1]。本研究所用PF化疗方案中5-氟尿嘧啶属抗代谢抗肿瘤药之一,可于细胞中转变成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降低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活性,阻止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进而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起到抗肿瘤效应;顺铂属广谱抗癌药物之一,具有细胞毒性,且对肿瘤细胞毒性作用更强,可抑制其DNA复制及转录,损伤其细胞膜结构,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其对微小转移病灶控制效果亦较好,且具有放疗增敏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PF化疗方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分析其原因与三维适形放疗、PF化疗作用机制不同,结合使用可发挥相互辅助、相互补充等作用,进而增强疗效。本研究结果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为接近(P>0.05)。提示采取该方案治疗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EC患者予以三维适形放疗联合PF化疗方案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