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师歌 陈颖颖 宋丽媛
我院口腔科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儿童口腔无痛化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推广与应用,有效改善了龋齿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方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0例儿童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43例,女157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79±3.26)岁;观察组男225例,女175例,年龄3.5~8岁,平均年龄(5.23±3.42)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牙齿健康情况等方面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门诊治疗、常规护理方式与健康教育,根据龋齿状况、治疗需求,配合医生主动完成护理操作。观察组采取全麻治疗、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①全麻治疗:麻醉过程中,要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严密地监测。运用计算机控制口腔局部麻醉技术,打造无痛口腔。对于配合度较差的患儿,在手术室进行全麻治疗,减少患儿在束缚下的哭闹行为对其他候诊患儿产生消极影响。②心理护理:患儿治疗前,做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将治疗所需器械、工具和药品全部准备好,将治疗椅调整到患儿舒适的体位。治疗中,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的治疗计划和操作程序做好准备工作,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安全感。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开展心理辅导,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儿治疗整个过程。具体方法为:建立患儿龋齿档案,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推广氟制品。建立患儿健康的饮食习惯。运用角色游戏和故事等形式,引导患儿重视口腔清洁。指导患儿养成早晚刷牙和餐后漱口的好习惯,定期进行龋齿检查,每3个月即复查1次,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涂氟和做窝沟封闭的作用,提高患儿家长的防龋知识与技能,增加龋齿防治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龋齿增加情况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龋齿增加情况 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后,观察组龋齿增加颗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儿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情况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不明显,P>0.05。见附表2。
全麻治疗可使患儿在无意识状态下一次性治疗完成全部龋齿,减少了患儿的恐惧感,减少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质量[1]。实施心理护理,消除了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稳定了患儿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了护理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防治龋齿的重要性,改善了患儿的认知态度与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对患儿家属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使家属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结合健康教育干预,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行为养成率,改良了口腔卫生[2],提高了护理措施的成功率。本研究表明,无痛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于龋齿患儿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经无痛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后,龋齿增加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附表1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龋齿增加情况对比(±s)
附表1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龋齿增加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护理干预前(颗) 护理干预后(颗)总龋齿数 人均龋齿数 总龋齿数 人均龋齿数对照组 400 483 1.18±0.51 562±10 1.40±0.81观察组 400 491 1.22±0.45 502±9 1.19±0.76 t / / 0.588 89.195 3.781 P / / >0.05 0.000 0.000
附表2 两组患儿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情况对比[n(%)]
全麻治疗、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龋齿患儿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