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医院(450007)陈倩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手术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且出血量不超过30ml。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后,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3~72岁。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2~7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观察病情、指导用药、生活护理,在术后3~5d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展开康复训练。
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自患者入院开始,通过和患者及家属交流,把握患者性格特征、对疾病的认知、对治疗的期许及心理状态,遵从个体化干预原则,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术后鼓励患者多和外界接触,嘱咐家属经常性给予鼓励与安慰,多陪伴患者。邀请成功治疗者到病房“现身说法”,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②体位指导:术后24h避免患者移动,避免关节脱节变形或肌肉挛缩。术后48h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其从自然卧位换成康复卧位,防止继发性损害。患者仰卧位时肩关节保持为外展外旋体位,髋关节为内收内旋体位;患侧卧位时患侧肩关节保持外旋外展90度,伸直前臂并外旋。③被动运动:术后48~72h,结合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行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同时对健侧与患侧各关节展开按摩,每次20min,每日1~2次。术后3d时加大被动运动幅度,每日5~6次,每次5min。被动运动中注意动作柔和,逐渐扩大。④主动运动:待患者有主动运动出现且神志清醒时,适当加入轻度的床上主动运动,初期主要为动手指、握手、挑眉等主动运动,术后11d左右可增加大幅度的主动运动,如桥式运动、翻身练习、床上坐位练习等,注意练习时先健侧后患侧,先易后难,动作应轻缓。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逐渐过渡到床边站立、步行或上下楼梯等。术后3周左右,指导患者展开日常生活活动练习。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测定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1],0级:肌肉处于麻痹状态,经触诊与观察肌肉收缩彻底无力;Ⅰ级:在对肌肉主动收缩时虽可收缩,但无法带动关节活动;Ⅱ级:患者肌肉活动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活动,无法在垂直方向上对抗地心引力活动;Ⅲ级:主动活动可带动关节对抗地心引力活动,无法对抗阻力;Ⅳ级:可对抗较大阻力但与正常人相比略差;Ⅴ级:肌力完全正常。以Ⅱ级及以下肌力为肌力较差,以Ⅲ级及以上肌力为肌力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观察组上肢及下肢肌力理想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肌力情况[n(%)]
护理工作属于医疗工作中重要组成内容,对于患者治疗效果、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的实施及康复效果有直接影响,护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2]。我院近年来尝试为部分脑出血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以此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是从患者入院之初介入康复干预,开始时主要是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康复体位,各肢体摆放功能位,预防肢体痉挛现象。为确保康复锻炼的顺利实施,护士先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重视程度及依从性。在术后24h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48h后结合患者病情尽早展开被动锻炼与按摩,尽早展开主动运动,以此来提升脑的可塑性,促使相关神经细胞轴突上有新突触形成,这对于患者大脑功能康复十分有利。此外,引导患者尽早对偏瘫肢体展开康复锻炼,可使得管理这一部位的大脑皮质具有更强的活动能力,有利于非损伤区域功能重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上肢及下肢肌力理想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了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方面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为脑出血手术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使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有效改善,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