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102200)李爱云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通常被誉为患者的“生命线”。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科采用中药泡手的方法对发生内瘘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科行血液透析出现内瘘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9~78岁,平均62岁,透析龄1个月~8年。其中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2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13例,多囊肾2例,狼疮性肾炎1例。每周透析2~3次,每次4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指导患者进行内瘘功能锻炼外,每日进行中药泡手。泡手中药方的组成:当归25g,桂枝25g,赤芍25g,红花25g,连翘12g,红藤20g,鱼腥草30g。将上述药物煎成2000ml药液,洗净内瘘周围皮肤,将内瘘侧手浸泡于药液中20min,并轻轻揉搓,配合握拳等功能锻炼,保持水温40℃~45℃;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功能锻炼同观察组,于透析结束24h后洗净内瘘周围皮肤,在内瘘血管周围涂抹喜疗妥,避开针眼处并轻轻按揉,每日两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内瘘穿刺后无出血、瘀血、血管硬结消退,内瘘震颤及血管杂音良好,透析血流量由>200ml/min;有效:有少量出血情况,血管硬结缩小,内瘘震颤及血管杂音较好,透析血流量>180ml/min;无效:多次内瘘出血,血管硬结不退,内瘘震颤及血管杂音减弱,透析血流量<180ml/min。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X2检验。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5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每周两到三次的透析,动静脉内瘘频繁穿刺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纤维化,动静脉内瘘血管硬化、肿胀、皮下瘀血、肿胀压迫血管导致血流量下降[2]。而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下瘀斑、硬结、血流量下降。目前用于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维护动静脉内瘘功能的方法很多,如:口服抗凝药物、应用喜疗妥外涂、硫酸镁湿敷等,口服抗凝药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抗凝药物要求慎用。而硫酸镁、喜疗妥等虽然在消炎消肿方面有一定疗效,但在预防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方面却不太理想。当内瘘出现栓塞时应用取栓、球囊扩张、安放支架等,这些治疗措施风险高、费用昂贵。
附表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透析时对动静脉内瘘反复穿刺,伤及局部脉络,故可见皮下淤血,淤血阻络,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司,导致局部肿胀,瘀血内阻,蕴结化热,可致局部红肿,治疗应以活血散瘀,行气通络、消肿镇痛为原则。
因为透析病人的病机多为虚、瘀、毒兼夹,内瘘功能障碍或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为气血不足,运行无力,瘀血阻络,或为浊毒内甚,迫而妄行。我科采用中药泡手治疗动静脉内瘘功能障碍以预防为主,方中中药各有侧重,当归着重于养血;桂枝着重于温经;赤芍着重于解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红花着重于活血通经;连翘着重于降低血管通透性;红藤着重于抑制血栓形成;鱼腥草着重于提高免疫力、抗炎、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进行中药泡手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出现潮红、疼痛皮肤瘙痒是应停止治疗,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并且中医中药取材方便、泡手操作简单易行,并且可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家进行操作,减少了住院频率,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本操作属于非侵入性、无创伤,充分契合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护理管理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