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451450)闫红杰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沙眼性干眼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范围14~35岁,平均为(24.5±5.7)岁;联合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范围14~33岁,平均为(23.5±5.5)岁。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未见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治疗方法:①单一组。给予该组患者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使用磺胺醋酰钠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分别在早中晚进行滴眼治疗,每次两滴。治疗时间为1个月。②联合组。给予该组患者玻璃酸钠联合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分别在早上6点及晚上8点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每次两滴;分别在早上10点、下午2点和晚上6点使用黄柑醋酰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每次两滴。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2)试验方法 ①荧光素染色着色实验。在患者眼部下穹窿部位滴荧光剂,指导患者进行眨眼,利用裂隙灯对患者角膜的着色点进行观察。②泪液基础分泌实验使用定量滤纸进行测定,把滤纸的一端进行折叠,放在结膜囊内,叮嘱患者闭眼5分钟左右,从折叠的部位开始测量湿润的长度。③泪膜破裂时间实验。在患者眼部下穹窿部位滴荧光素(2%),同时对上下眼睑进行揉按,促使荧光剂可以在眼部进行弥散,对泪膜的破裂时间进行观察。
附表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1.3 观察指标 ①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患者的视力与正常眼部视力基本相同;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泪膜破裂时间有所延长,荧光染色后角膜着色点有所减少;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0%。②观察指标: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应用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发现,联合组显效1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8.0%;单一组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60.0%;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发现,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的24.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附表。
在临床眼科中干眼病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类疾病,引发干眼病的因素比较多,主要的因素为炎症[1]。在此次研究中,单一组患者给予抗炎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发现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说明玻璃酸钠联合抗炎药物治疗沙眼性干眼病具有效果高、安全性高的优势。临床中治疗沙眼性干眼病通常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因为抗炎药物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眼部干涩的现象,对眼表面的细胞还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玻璃酸钠中含有天然的活性物质,具有保水功能及润滑作用,且效果比较好,针对泪液的稳定、角膜的保护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玻璃酸钠也有效地促进了角膜上皮细胞的伸展,对愈合更是具有理想的效果,对角膜具有保护的作用。玻璃酸钠中的羟基和羟基可以与水分子相结合从而形成氢键,大量地结合了水分子,对患者眼部起到了润滑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眼部干涩的症状[2]。玻璃酸钠主要是由角膜的上皮细胞在眼球表面进行合成,与粘性蛋白的作用比较相像,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了泪腺的效果,对泪膜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玻璃酸钠联合抗炎药物治疗沙眼性干眼病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