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芳,范丽敏
(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近年来,受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的影响,医院眼科的护理技术管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模式下开展的护理管理存在较多的不足,取得的护理成效一般[1]。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是一种现代质量管理模式,在强化眼科质控管理、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2-3]。2017年7月,我院眼科在护理技术管理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实施结果较满意,现做如下分析与总结。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眼科任职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实验对象,同时按任职时间分组,Ⅰ组(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有护理人员30名,均为女性,年龄范围19~38岁,平均(23.8±2.6)岁;文化程度:①中专8名;②大专15名;③本科7名。Ⅱ组(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有30名,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0~38岁,平均(24.1±3.1)岁;文化程度:①中专9名;②大专15名;③本科6名。Ⅰ组与Ⅱ组的基线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P>0.05,有可比性。
Ⅰ组实施常规护理技术管理。Ⅱ组在护理技术管理中融合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具体步骤如下。
1.2.1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副主任级护师(1名)、门诊护士担任(1名),与其他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落实相关护理管理工作。
1.2.2 规划目标,明确职责
由小组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并联系科室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制定“如何提升护理技术”“如何让护理管理工作进一步获得患者认可”“护理人员考核达标率要求”等目标,同时划分工作职责,由小组成员分工负责以下工作:①制定眼科护理技术管理标准;②规范实践操作行为;③寻找并解决眼科护理技术的重难点问题;④负责眼科护理技术管理的培训及考核等。
1.2.3 持续质量改进内容落实
①接诊患者时,应先详细核查其资料信息,除了明确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外,还需了解患者的眼型、具体病征及医嘱等;主动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以确认信息无误;②认真落实安全评估工作,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过敏史、用药史,先对患者的视力状况、眼部刺激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再给予侵入性操作;③尊重患者,在各项操作开始前,应与患者积极沟通,以打消患者的疑虑与不安心理;同时向患者普及相关眼科手术与药物知识,重点强调所落实操作的优势,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加强配合,并在获得患者认可后执行;在治疗期间适当安抚患者情绪,以免患者心理负担过重而增加护理操作风险[4];④做好眼科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定期对科室进行清洁及消毒,在诊疗高峰阶段,应安排足够的医护人员负责各项操作,以减少患者候诊、排队等时间;定期调查统计眼科护理技术管理期间发生的问题,同时组织小组讨论与改进;⑤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定期通过专题讲座、观看视频及发放资料等形式,加强科室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护理技术的掌握,同时将考核成绩与奖金挂钩,以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5]。
由科室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记录科室人员的护理技巧、考核成绩与操作水平得分情况。
实验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经t检验,由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描述,P<0.05,说明实验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与Ⅰ组比较,Ⅱ组在护理技巧、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方案对眼科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s, 分)
表1 两组方案对眼科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s, 分)
?
眼科是一个较特殊的部门,其护理工作有一定的侵入性质,对安全性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6]。眼科的护理技术管理工作倘若不到位,极易对患者造成创伤性损害,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影响科室的综合管理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作为现代质控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将其融入眼科的护理技术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保障各个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加强对风险因素的控制,进而为患者的诊疗安全提供进一步的保障[7]。多项研究实践表明,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后,科室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等工作质量均可得到明显优化,同时也利于工作人员操作技巧与职业素养的提高[8-10]。
2017年7月,我科开始引入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管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并由小组成员在明确职责与护理目标的情况下,向眼科患者提供一系列服务与护理,实验结果显示,Ⅱ组经此改进后在护理技巧、考核成绩以及操作水平上较Ⅰ组均有明显提升,并且调查显示,Ⅱ组的患者满意度也优于Ⅰ组,充分说明了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可行,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融合持续质量改进理念是一种可行管理策略,对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优化综合服务质量有明显帮助,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