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琼辉
(元阳县民族医院,云南 元阳 662416)
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使得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遵医嘱配合治疗及疾病控制,因此,需终身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需积极调整心理状态以配合疾病诊疗。而情感支持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更好的配合医嘱及诊疗[2]。本研究将以情感支持护理的作用作为研究目标,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本研究以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入住我科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情感支持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情感支持护理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31-76岁,平均年龄(51.44±6.08)岁,病程2-11年,平均(6.06±2.80)年;常规护理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30-75岁,平均年龄(53.02±4.98)岁,病程1-12年,平均(5.84±2.77)年。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治疗护理方案。
常规护理组患者例行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饮食及运动干预、并发症防治干预等。情感支持护理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情感支持护理:护理组在患者入院时针对患者的病情、身心状态等综合信息进行评估,制定一对一的情感支持护理方案;鼓励患者积极沟通,及时释放焦虑、紧张不安等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以放松心情,更好的配合医嘱治疗;音乐及运动辅助干预:根据患者喜好为患者安排音乐及运动放松疗法,如腹式深呼吸、太极拳等,以更好的放松患者紧张情绪,保持稳定、乐观;开展病友联谊会,鼓励患者互相分享血糖控制经验及心得,及时交流信息,增加患者治疗信心。
采用幸福感量表(MUNSH)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分值为正性因子分减去负性因子分,范围在-24~24分之间。同时,采取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制定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住院体验等,问卷采取百分制,并按照≥90分、70-80分、≤70分三个层次将患者评分划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所有。
本研究数据处理主要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采用均数±标准差(±s)指标来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而计数资料则以率(%)来表示,以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入院之初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结果显示无差别(P>0.05),而经过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情感支持护理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常规护理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情感支持护理组患者主观更幸福。结果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主观幸福感比较(分,±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主观幸福感比较(分,±s)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情感支持护理组(n=50) 7.16±1.45 15.22±4.30*#常规护理组(n=50) 7.32±1.88 10.59±2.14*
情感支持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8.00%,常规护理组为84.00%,对比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n(%)]
糖尿病的发病不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患者的生活习惯、社会心理状态等也对疾病有较大影响。因此,要积极干预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状态等,以更积极的状态应对疾病。情感支持护理方法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给予糖尿病患者更良好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矛盾及不良情绪,以更好的协调患者心理状态,积极改变其行为和生活方式,更好的配合医嘱进行治疗[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护理,结果显示治疗护理后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情感支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主观幸福感及满意度,从而有效配合治疗,更好的控制血糖,可做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