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娟
(下面两张草稿纸,您喜欢哪张呢?学生又会喜欢哪张呢?)
(图 1)
(图 2)
读者朋友,上面的这两张草稿纸,您更喜欢哪张呢?相信您一定被图2这张吸引了吧?一位二年级的学生,把一道道计算题在纸上认真地重新算一遍,排列地规整有序。这是小男孩用这张纸告诉我:他努力地在检查!您也一定很疑惑:图1的这张又是怎么回事吧?
那是一次数学测验,做之前把“认真检查”挂在嘴边的我对学生说:“结束了老师要把草稿纸收上来看,比比谁检查得最认真。”
可在收草稿纸的那一瞬就有学生告状:“老师,她在草稿纸上乱涂乱画,不认真检查。”边上的学生看到后哈哈大笑。
“我等会儿找她。”得给学生一个交待,如果这次不制止,怕下次会有成群的学生会在测试中用草稿纸来画画的。
仔细看完49份草稿纸后,我呆住了,不禁在问:“这些二年级的学生知道怎么用草稿纸吗?”“作为老师的我是什么时候知道草稿纸怎么用的?”读者朋友,你记得吗?有教师专门开设过“草稿纸可以怎么用”的内容吗?我是不是可以借这次机会和学生聊聊“如何用好草稿纸呢?”
可每天只有一节35分钟的数学课,这样宝贵的时间用来上这样的内容值得吗?
内心纠结过后,我决定:上一节这样的草稿纸讲评课。
师: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每一份草稿纸,把你认为最棒的那份草稿的编号记在心里。等全部看完后,将你唯一拥有的笑脸贴在你认为最棒的那张草稿纸上面。
(49位学生中有27位学生投了图2,占总人数的55.1%)
师:说说你认为这份草稿最好的理由是什么?
生:他写得很满。
生:他一题一题这样抄下来了。
生:他写得很清楚。
生:他直接写得数那题能看得出是盖住答案再计算的,有折痕。
……
(其中“满”是学生们选它的最大理由)
师:真是一份很棒的草稿,把掌声送给它的主人吧。他把这些题重新抄下来做了一次,起到了检查的作用。
师:这么棒的草稿纸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文字的题目可以不用抄。
生:列竖式计算的题目可以不用抄。
生:加法竖式可以用减法来验证。
生:简单的图形算式可以口头检查,复杂的图形算式可以把答案代进去列成竖式来检查。
……
(前面学生改进的方法更多地停留在省略一些内容,而后面的学生慢慢地有运用逆运算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改变了思考的角度,这是一种不小的进步)
生:他写的第3次是什么意思?
(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转了话题,说真的我没有在意到这里有“第3次”)
师:就请草稿纸的主人来说一说吧。
小姜同学:第一次的答案是在试卷上,第二次的答案是被我涂掉了,我发现两次答案算得结果不一样,我算了第三次,发现和我第一次的答案是一样的。
师:听到他的解释你想说什么?
生:当答案不一样的时候,要再去算一算,看看到底哪次答案是对的。
师:如果三次答案算出来都不一样呢?
生:那就继续算,算到对为止。
(这个学生的提问转变了话题,说真的,我一直没发现这里还有“第3次”这样的字眼。其实,我挺喜欢课堂上有这样的画外音。回想自己常常简洁概括地告诉学生:做好要检查。可是有多少学生知道怎么检查呢?这样的一问一答不正好给学生一种检查的方法吗?)
师:刚才同学们在评的时候,我听到好多人小声议论,顺带也评出了一份最差的草稿纸是吗?
(学生们一本正经地点头,有的还笑出了声)
师:理由是什么呢?
生:她乱涂乱画。
(这时一部分学生再也按捺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草稿的主人,脸红红的)
师:真的吗?她真的是乱涂乱画吗?
(教室里立马安静下来了,49双眼睛都瞪大了)
生:老师,她是在解决那道题。
生:哦,我知道了,是智力大比拼的最后一题。
生:是16人过河的题——有16人要到河对岸,河边只有一条空船,这条船只能坐4人。用这条船至少要多少次才能全部过河?
……
(附和声又多起来了)
师: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草稿纸,这份草稿除了检查计算外,还通过画图帮助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9位同学中,我就只发现一人,仅一人。(我故意提高了嗓门)这位同学让草稿纸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把掌声送给独一无二的你们眼中乱涂乱画的这位同学。
师:这份草稿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生:船可以画得简单些。
生:人可以画得简单些。
生:河可以省去不画。
……
师:过程固然重要,结果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在这里寻找到最后的答案,那一切又将是无用之功,你找到答案了吗?
生:数一数右面一共有几个圈就是需要几次。
师:现在你想对这份草稿纸的主人说什么?
生:你真棒,会想到画图来解决问题。
生:不好意思,我没有看明白你的草稿纸,以为你在乱涂乱画呢。
生:我列的是16÷4=4(次),看了你的图我明白了,“河边只有一条空船”这句话是提醒我们每次要有一个人当船夫撑船的,谢谢你。
师:一张小小的纸,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可以在上面画画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用心的你能把它用得越来越好。
草稿纸不用“满”,有检查的实效就好。
草稿纸并不只是计算的天地,还可以让思路留下痕迹。
虽然有些本领在以后的实践中也会慢慢形成,但如果拥有了这样的一个契机就不要轻易放过。相信这样的一节课不仅是给那个“委屈”的小女孩一份呵护,还给其他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教育无痕,教育是慢的艺术。怀揣极大的包容与热情、足够的耐心与期待来呵护学生的成长,抱着每一棵生命之树都会开花的心态,静静地、平和地等待生命的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