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英
(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四川 成都 610300)
喉部病变在耳鼻喉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较为常见的为声带息肉、乳头状瘤、声带小结、声带囊肿等,以上疾病不但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给患者生活带来影响。近些年喉部病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有职业化发展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喉部病变的发生与炎性感染、发音过度、发音不当、酗酒、医源性创伤等有直接关系。临床上对于喉部病变的治疗主要采取外科手术,随着内窥镜和支撑喉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喉内窥镜术已经应用在喉部病变的治疗当中,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对于喉部病变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较为传统的治疗方式为支撑喉镜手术,其对喉部病变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该技术在手术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效果。本次研究对喉内窥镜治疗喉部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并讨论,现进行报道。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治疗的喉部病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数据分组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纳入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喉部有异物感、声音嘶哑、咽干咽痛,经临床诊断为喉部病变患者,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患有恶性喉部病变无法手术治疗,或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患有血液、心脑、免疫系统严重疾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4.1岁,病程1个月~18个月,平均病程12.3个月,疾病种类分布:声带息肉19例,声带小结12例,乳头状瘤8例,声带囊肿1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程3个月-19个月,平均病程13.2个月,疾病种类分布:声带息肉17例,声带小结10例,乳头状瘤6例,声带囊肿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将患者会厌用喉镜挑起,将喉部病变部位充分暴露在喉镜下,术者对喉部病变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等进行观察,在喉镜直接观察下对病变部位进行切除,在术中如患者出血,应用地塞米松和麻黄碱浸泡棉球压迫止血。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内窥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下,将患者会厌用喉镜挑起,将病变部位完全暴露在喉内窥镜下,对会厌进行固定,再将0度的内窥镜插入到喉镜侧孔中,并将显示系统连接在可视系统下,术者仔细观察喉部病变部位情况,再切除喉部应变,在术中患者发生出血止血方式与对照组相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注意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待麻醉清醒后6h可食用流质食物,生理盐水加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在术后2周到1个月时间内禁声,对于声带联合处手术患者应进行间断性深呼吸训练,防止发生黏连,患者出院时给予正确出院指导。
根据患者术后喉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治愈:患者在术后声音嘶哑症状消失,发音功能恢复,喉部病变消失,经内窥镜检查喉部结构恢复平整光滑,无残留病变,声门功能恢复。好转:患者在术后声音嘶哑症状有所改善,手术后喉部病变区域组织略微增厚,喉部表面欠光滑,患者声门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术后声音嘶哑症状无改善,可见喉部病变手术残留,手术区域在内窥镜下观察表面不光滑,声门闭合运动不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发生率。
应用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进行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总有效率82.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2例出现并发症,表现为鼻腔粘膜损伤1例,软腭损伤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共有9例出现并发症,表现为牙齿松动6例,关节脱位1例,鼻腔黏膜损伤1例,软腭损伤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数据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近些年喉部病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有职业化发展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喉部病变的发生与炎性感染、发音过度、发音不当、酗酒、医源性创伤等有直接关系[1]。喉部病变在耳鼻喉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较为常见的为声带息肉、乳头状瘤、声带小结、声带囊肿等,以上疾病不但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给患者生活带来影响。喉部病变疾病不但会威胁患者健康,当发展为恶性病变后还会威胁患者生命,给患者生活和健康带来困扰,患者一旦发病应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在帮助患者切除喉部病变肿物的同时帮助患者恢复喉部生理功能[2]。对于喉部病变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较为传统的治疗方式为支撑喉镜手术,其对喉部病变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该技术在手术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效果。支持喉镜手术在上世纪80年代应用于我国临床,已经成为治疗喉部病变的手术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术中操作鼻内镜尾端连接的成像系统应自身体积过大,会妨碍术中操作,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经过临床分析导致支撑喉镜手术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与其手术创面过大有关[3]。支撑喉镜手术在术中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面,也会导致患者舌组织损伤、牙齿松动、软腭损伤等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并且支撑喉镜手术的视野范围有限,临床操作较复杂,直接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并且喉部病变在术后的残留率较高。支撑喉镜手术在喉部病变治疗中有广泛应用,但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均不理想。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耳鼻喉科疾病在治疗中应用内窥镜技术,使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支撑喉镜联合内窥镜手术能够较好的放大病变部位,使整个手术在显示系统检测下完成,内窥镜手术与支撑喉镜手术比较对于患者的创伤损害更小,并且内窥镜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图像在显示系统下更为清楚,临床手术操作较简便,对患者喉部病变的细小结构变化可清晰观察,从而更加准确的切除病变部位,病变部位在术后并无残留[4]。喉内窥镜手术属于微创治疗,创口较小对于患者预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并且在切除喉部病变外对周围组织损伤降到最小,患者术后不容易发生并发症,在术中止血较方便患者术后恢复好。喉内窥镜尾端上翘,有效避免影像采集系统与喉腔手术部位拥挤的问题,可将喉腔内部充分暴露。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治疗的喉部病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数据分组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撑喉镜联合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24消失内应用止血药物,在术后2周时间内禁声,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抗生素或雾化吸入治疗。根据患者术后喉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发生率。结果显示,应用喉内窥镜手术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应用支撑喉镜手术的对照组术后总有效率82.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支撑喉镜手术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明显高于应用喉内窥镜手术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说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喉内窥镜和支撑喉镜手术切除喉部病变,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喉内窥镜手术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能够尽可能的方大喉腔环境,对喉部病变进行更为清晰的显露,使喉部病变切除更为精确,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综上所述,喉内窥镜治疗喉部病变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手术更为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