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 广州 510120)
我院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建立了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并狠抓落实,有力促进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现就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筛选出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其中门诊处方204张,急诊处方143张,住院处方253张;另筛选出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其中其中门诊处方201张,急诊处方144张,住院处方255张。对照组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开具的处方,研究组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开具的处方,对比两组处方开具的科室、患者病情、医师专业水平等资料,差异均不显著(P>0.05)。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与实施办法[1-2],如下:
1.2.1 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管理目标和干预措施
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临床合理用药领导小组”等,明确医院院长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科室管理第一负责人。定期召开药事管理工作会议,每年至少4次。制定《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我院科管理责任状,设定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控制指标,每月纳入科室、科主任、二级医师绩效考核。
1.2.2 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审批制度
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定和定期调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医务部组织全体医师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分别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限。门诊医师根据职称授予相应处方权,主治医师及以上,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原则上不得在门诊使用。医务部将住院部医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医师管理,分别授予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及相应级别以下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医院对医师处方权限实行信息化管控。临床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提请由医院授权的抗菌药物使用会诊、审批专家组成员会诊,专家会诊同意、审批后,方可由科主任开具使用。
1.2.3 建立并完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定期组织药学、感控、医学等相关专业专家对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医嘱、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纳入科室、科主任、二级医师和医师个人绩效考核,并在医院OA系统进行公示,对不合理用药者依据医院相关制度予以处罚。
1.2.4 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和宣教
定期组织院内和院外专家教授开展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并考核。编写、发放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手册,在医院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医院OA系统及医院官网等渠道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强化医务人员的个人素养培训,以不断提升其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职业素养,让其真正意识到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采用SPP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2.8%)低于对照组(30.2%),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n/N)]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与普及,其不合理使用情况越来越多见,这不仅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同时也增加了治疗费用[3]。因此,为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卫生部自2011年4月起在全国开启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4]。
我院针对该项活动实施了抗菌药物管理,获得了显著效果。对比管理前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显示,管理后(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对照组),因此认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有助于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