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伟鹏 赵化荣(通信作者) 刘攀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早期腮腺良性与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存在较大的鉴别难度,如果在手术前将其诊断为良性肿瘤,手术过程中对其行保守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恶性肿瘤,怎样处理该情况依旧有诸多争议存在[1]。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指的是在肿瘤局部直接植入放射源,以此来对病变组织靶区进行高剂量照射,将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将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研究主要针对腮腺癌采用肿瘤保守切除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于2012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癌患者中选取100例,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自愿参与;存在正常的精神状态;能耐受手术与放射性治疗。排除标准:中途退出;不愿参与;存在异常的精神状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9.65±1.28)岁,共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发病部位位于左侧、右侧的患者分别有27例、23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9.98±1.05)岁,共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发病部位位于左侧、右侧的患者分别有26例、24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强,P>0.05。
观察组患者采用肿瘤保守切除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化检查,将手术禁忌症排除之后,采用腮腺肿物保守性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腮腺恶性肿瘤之后,对其行CT检查,与病理类型、肿物大小、位置以及术前CT作为依据,将靶区采用TPS系统勾画出来,制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方案。125I放射性粒子半衰期为59.6d,活度在0.6mCi~0.7mCi之间,将靶区周界外0.5cm的位置作为参考点,参考点剂量为90%等剂量,处方剂量设置为90Gy,种植间距控制在1.0cm~1.5cm之间;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1周之内对CT进行拍摄,并且进行TPS验证。
对照组患者仅行肿瘤保守切除术治疗。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个月以及6个月接受常规CT检查,并嘱咐患者注意定期复查病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行t检验与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明显。
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对比[n(%)]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放射性皮肤反应、轻度神经麻痹、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临床上,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腮腺癌占有0.5%左右的比例,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该疾病具有各种各样的病理类型,且生物学行为各异,具有特殊的解剖部位,所以在肿瘤手术切除范围上有不同观点存在。现阶段,临床上可采用全腺体切除术或者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该疾病,为了选择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首先需要正确判断肿瘤性质。若单纯采用手术对腮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便难以获得较高生存率,所以本研究在肿瘤保守切除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8%;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放射性皮肤反应、轻度神经麻痹、暂时性面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提示采用肿瘤保守切除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早期腮腺癌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这可能是因为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行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持续照射有利于实现氧细胞的再氧合,进而达到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与此同时,该治疗方式在对肿瘤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还能将面神经功能保留,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腺癌采用肿瘤保守切除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对肿瘤实现有效控制,可将其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