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瑜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互动”。与传统媒体静态的新闻编排相比,融媒体的新闻编排是动态的。如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文章试从融媒体的传播媒介特点展开新闻编排的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互动;新闻编排
传统的媒体,不论传播渠道,既媒介,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传播都是单向的。新闻编排就是决定新闻呈现的时空位置,因为在传统媒体会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会影响受众的关注程度。如广播电视新闻,因线性传播的特点,头条位置十分重要,特德·怀特就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作头条,即从高峰开始”,形成“先声夺人”的效果,提升观众对整档节目的兴趣。诉诸于平面视觉的报纸也是如此,即使是同一版面,不同位置也受到不同的关注度,根据文字排列的走向,人们的视觉生理以及读报的习惯等因素,通常上比下重要,左比右重要。所以说传统媒体呈现给受众的新闻编排是固定的。
相比之下,融媒体的新闻编排更讲究一个“动”。
融媒体是多个媒体的融合,既有纸质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的基因,更重要是传播媒介的变化,依托互联网运营,“互动”是其最大的特点。互动使得传统传播意义上的传播主体、传播客体泾渭不再分明,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也在创造新的信息。如何牢牢抓住这一双方互动的过程,融媒体中新闻编排如何有的放矢,以下试从融媒体新闻,受众阅读新闻的时间点,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来分析。
一、吸引受众推送新闻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曾经在1996年预言“整个世界将会开展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纪的主宰”。的确,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目前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注意力已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电视需要眼球,只有收视率才能保证电视台的经济利益;杂志需要眼球,只有发行量才是杂志社的经济命根;网站更需要眼球,只有点击率才是网站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融媒体如何从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眼球呢?第一步就要做好新闻的推送。选什么样的新闻推,如何推,才能让用户不能拒绝。就必须要结合新闻的特点和用户的特点推送:
1.根据突发的新闻推。让我们回到新闻本身,什么叫新闻,就是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所以推送新闻第一是推选有时效性的新闻。
2.根据阅读时段推。一般人的阅读新闻习惯是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两个时段,那么就可以每天在这两个时段定时推送新闻。另外还可以根据单个用户的阅读时间段推送,比如年轻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时段,中午午休的时段等等。
3.根据阅读兴趣推。根据用户兴趣爱好匹配他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如体育类、财经类、文化类等等。
除了此上几种,还可以根据用户居住的地域推送社区新闻,根据用户的购物习惯推送生活服务类新闻等等。总而言之,抢夺用户的注意力。
二、拴住用户深耕新闻
互动是互联网的优势。融媒体的互动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的单向传播,传播主体和客体更加对等,新闻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关系。如何在新闻编排中体现这种平等互动传播,如何在用户选择了新闻后,传播主体——传播者进行相对应的内容和结构的调整,这是一个动态的新闻编排,要求必须深耕新闻。
如用户点击观看“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渝黔桂新铁海联运常态化运行班列”,在网页上就可以配备一些与该条新闻相关联的新闻链接,如“重庆与越南携手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助力重庆航空产业渝新航班由每周5班增至17班”“三年来重庆推动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一团伙冒充‘中新项目总指挥半年诈骗2700万元”等动态新闻,也可以链接一些相应的新闻人物,提供一些新闻背景,甚至可以提供互通项目沿线省市、国家的风土人情。通过这种交互设计,达到用户体验的最大化。
为实现新闻的交互设计,深耕新闻十分必要。除了新闻的六要素“5W+I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可以作为交互点拓展。多维度的划分方式也能帮助我们更加贴合用户,如我们可以将新闻按照类型划分为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也可以根据地域将新闻划分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还可以报道方式的不同将新闻划分为消息、深度报道等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划分才能准确根据用户喜好,推出用户感兴趣的文章,提升用户的粘度。
三、忠实受众参与新闻
互动不仅仅是提供选择,还是“能让用户在事件直播中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关键”。
英国一家媒体BuzzFeed做了一些探索。他们在Facebook Live上直播的由BuzzFeed主办的市政厅辩论过程中使用了“实时情绪感知器”。在辩论中每个政客需要40分钟来回答观众和Facebook的问题。通过“实时情绪感知”软件,用户可以使用不同表情來表明他们对不同问题的态度和反应。如当一位用户不满某位政客的言论时,直播屏幕上就会闪过一个相应的表情长条以表达用户的愤怒,这促使更多的用户也发出情绪反馈。当时的直播秀累计达到约600万次观看次数,吸引了比天空新闻和ITV的电视直播辩论更多的观众数量(分别为39.8万和400万)。除了实时的情绪感知器,融媒体新闻传播还可以通过设立讨论吧,使受众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形成一些有共同话题的“网络社区”,这也提供了比传统的“给编辑的信”参与程度高得多的读者与编辑交流的机会。此外提供分享也很重要,2017年的新数据显示近五成的用户愿意将自己认为有趣的文章通过微信、微博分享出去,社交平台上的分享也会成为融媒体的主要吸量途径。
总而言之,互动是融媒体的最大特色,也是我们传统媒体人面对的思维转变的考验,我们要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探索更多的新闻编排方式,比如一个页面显示多少内容,如何让用户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避免网页视觉风格雷同,设置不同的品牌风格等等。更好的“以人为本”也就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