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宣照
摘 要:《中国旅游地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学生觉得不好学,教师应该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艺术化处理,以灵活的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在快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达到教学的目标。
一、导入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气氛如何,学生的感受怎样,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教学应充分结合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巧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制造悬念,从一开始就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先声夺人。
如在学习海南之前,先播放《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曲给学生听,优美的旋律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适时提问:①“天涯海角”在哪里?②这里有哪些景观?同样的,《青藏高原》《阿里山情歌》《神奇的九寨》等歌曲可用来导入相关景点的学习。
而在讲授桂林之前,让学生猜谜语“八月香满(打一地名)”,引导学生动脑筋猜答案。这样,用音乐、猜谜语、趣味提问、小节目等轻松活泼的形式降低学生的紧张感,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其能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二、新知阶段——形式多样,培养能力
1.地图
直观性与综合性较强。如“区域旅游地理”“地貌”“中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路线的设计”等问题,通过读图、绘图讲解,让学生有了空间概念,使问题一目了然,容易识记。教学中适当让学生上讲台演示,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
2.图片
图片、照片用于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介绍黄山时,我用《风景名胜》《旅游天地》等杂志或其他有关黄山的画册图片,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名人与黄山”等为题材搞了黄山专题讲座,系列介绍了黄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介绍长江三峡时,本人将带团游历三峡时所拍的相关旅游照片展示给学生,并有滋有味讲述所见所闻,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连声赞叹,还饶有兴致地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如巴人悬棺等,引发讨论,将课堂带入了高潮。
3.音像
音像制品和视频用于教学,生动形象,把较陌生的地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如《中國音乐风光》 光盘收罗了我国近百处名胜,将人们带到一个又一个“人间仙境”,使人足不出户能畅游全国,这套光盘还配有中英文解说。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任务看视频、听讲解去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身临其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景点的印象,学到了许多导游知识,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4.诗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古人云:“风景无文没有情”,许多名胜曾留下文人墨客的足迹,但是《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上很少体现,为了丰富景点的人文内涵,提高教学的深度,在教学中本人有意穿插介绍与景点有关的名人题赞和诗文典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甫的《望岳》等,真是“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有的是学生曾学过或了解过的,就让他们吟诵解说,使学生在重温知识的同时,学到新的景点知识。
遇到学生尚未学过的,如讲授成都武侯祠,学生没听说过杜甫的诗《蜀相》,本人便将该诗吟诵并板书:“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向学生解析该诗,讲述景点,使学生加深了对武侯祠的印象,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提高了审美的情趣,也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折服,增强了道德感和责任感。
5.传说
许多景点因为有美妙动人的传说而令人神往。如路南石林有阿诗玛的传说,庐山仙人洞有吕洞宾修炼的神话,西湖有白蛇传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华山、日月潭、武夷山、洞庭湖、长江三峡等都有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都是导游讲解的基本素材,“江山之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在组织教学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去收集整理有关景点的传说故事,上课时让学生讲故事或表演,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钱币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钱币接触较多,人民币图案印有花卉、伟人与名山大川的旅游信息等,1元长城(旧版)、三潭印月,2元天涯海角,5元长江三峡(旧版)、泰山,10元珠穆朗玛峰(旧版)、长江三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黄河壶口瀑布(旧版)、布达拉宫,100元井冈山(旧版)、人民大会堂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讲到有关景点如黄河壶口瀑布时,为了贴近该景点,本人拿出50元钞让学生看,边指点边介绍壶口瀑布的得名,以其壮观景象引申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景点就在身边,学生还急切地拿出自己的钱币说这说那,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
7.邮品
邮品包括邮票,各类封、片、简,甚至电话卡等,“方寸藏精华,集邮知天下”,邮品设计精美,题材广泛,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怡情益智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时,本人有时将一些有关景点的邮品分系列展示给学生,如五岳等名山系列,长江、九寨沟等胜水系列,古塔、名楼、名园、名桥、古城等建筑系列,青藏、新疆、内蒙古等民族风情系列,世界遗产系列,还有名人、艺术、文物、特产、工艺品、生物等各种系列,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争相一睹为快。
8.课件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制作专题课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从不同方面来传达旅游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涵,开阔了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结束阶段——再次体验,意犹未尽
结尾应简炼、概括、深化,与导入新课阶段有机联系和呼应,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与和谐。新课结束阶段,可采用小结、讨论、趣味制作、考核、竞赛等多种形式,回顾教学内容,体验再次学习的乐趣。如讲海南时,我在结束阶段布置如下作业(PPT显示):
(1)想一想:某旅游团从本地出发到海南三亚,请设计一条旅游线路,需用何种交通工具,沿途可欣赏哪些景观?
(2)讲述“鹿回头”的传说故事。以上提到的教学形式固然多,但并非一味堆砌,否则会华而不实,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巧用恰当的形式组织教学,寓教于乐,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国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初探[J].知识文库,2016(15).
[2]孔祥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