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对中国梦实现的启示

2018-10-19 01:44罗朝安
文教资料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梦改革开放

罗朝安

摘 要: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以人民群众为批判主体、革命的实践活动为批判手段、客观世界为批判对象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比“解释世界”更能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批判力量。在中国梦建设中,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能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理论指导、现实理性和检验标准,为此,应当以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为指导,在实践批判中推进改革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倡精神,以更好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词: 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 中国梦 改革开放 民族复兴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理论批判、现实批判和自我批判相统一的整体性批判活动,也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实践活动。共产党90多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实践批判理论,才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伟大胜利,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应当以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为出发点考察中国梦,分析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一、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指向

批判性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精髓与反思模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马克思经典著作都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批判思想,体现了马克思对哲学、政治、经济、观念和实践的批判。比如,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批判了德国的宗教神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初步建构了唯物主义批判理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了革命的、实践的、批判的哲学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学派的理论弊端,提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的实践批判理论;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实践,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观点。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批判思想包括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两种形式,其中理论批判多表现为观念性的精神活动,实践批判多表现为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其中,理论批判是实践批判的理论先导,实践批判是理论批判的最终目的,在哲学批判中不仅要通过理论批判揭示现实社会的不合理、不公正等,还要以革命性的实践批判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从现实到理想、必然到自由的伟大转变。

在马克思看来,为批判而批判是毫无意义的,应当通过批判解决现实问题、促进人的发展和人类解放。显然,马克思哲学批判思想不仅将批判矛头指向了哲学领域和观念领域,还将批判矛头指向了整个现实领域,实现了对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批判。实践批判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批判主体、革命的实践活动为批判手段、客观世界为批判对象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比“解释世界”更能够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批判力量。实践批判是现实的、历史的、辩证的,常常被人们理解为“革命”,这符合马克思的本意,是改造现实世界的、指向未来的实践革命。显然,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人类解放而批判。此外,马克思还将变革世界作为实践批判的理论旨趣,将压迫人、奴役人、束缚人的旧制度作为批判对象,期望通过实践批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所以,实践批判表达了对无产阶级命运的深刻关切,内蕴了为人类解放、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而献身的价值追求,不仅具有历史进步性,还包含了深切的人文关怀[1]。

二、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对中国梦实现的理论价值

(一)能够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理论批判、现实批判和自我批判相统一的整体性批判活动,实践批判内蕴着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在社会实践中虽然“批判的武器”无法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武器的批判”也离不开“批判的武器”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就说过,人的解放没有无产阶级不行,没有力量和哲学也不行,一旦失去了精神武器,解放就会迷失方向。这就意味着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当将实践批判和理论批判结合起来,在改革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为实践批判提供科学的前进方向。比如,应当从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语境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指导。

(二)能够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现实理性。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批判是一种能够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武器的批判”,社会生活需要以实践批判的方式改变。中国梦是源于并高于社会生活的共同理想,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实践批判,需要在实践批判中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同时,中国梦并不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现实的、触手可及的理想,是承接历史、立足现在与面向未来的实践过程,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就开始探索求独立、求富强、求复兴的中国梦,但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实践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此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并以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这些充分说明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理性。此外,中国梦是改变中国发展现状、实现民族富强的伟大实践,同样需要以实践批判的方式發展、完善和实现,这就需要将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据。

(三)能够为中国梦实现提供价值标准。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在实践批判中进行检验。也就是说,任何社会理想、理论体系和价值目标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都需要以实践批判的方式进行检验,需要在实践批判中不断完善自我。中国梦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愿望和价值理想,中国梦能否实现取决于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只有经过实践批判的检验,才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中国梦需要在实践批判中得以检验和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有利于”、以人为本等马克思实践批判理论成果就是检验和完善中国梦的重要标准。所以,应当以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等实践批判理论检验和发展中国梦[2]。

三、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对中国梦实现的现实启示

(一)以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梦。马克思实践批判理论认为,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粗放式发展模式取得了伟大的经济成就,但是粗放式发展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当以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看待中国的发展问题,在实践批判中推进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以更好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比如应当将供给侧改革、新发展理念等贯穿到改革发展之中,在批判旧有发展模式中实现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

(二)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是“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实践批判方式,其中人民群众是实践批判的重要主体,也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依靠力量。中国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主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批判力量。比如应当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竞争机制、劳动就业制度、政治参与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3]。

实践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实践批判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长虹.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精神中国化的思想精髓及其当代表现[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杨维.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及其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3]徐建立.马克思实践批判思想的当代启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中国梦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