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2018-10-19 07:08董岩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融资困境信用风险

董岩

摘要:對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深远的现实意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不仅需要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完善各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措施,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结合目前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及中介等不同主体在体制改革、市场定位、职能转换、价值取向、在经济管理中承担的责任、义务和由此而引起的共同诉求和矛盾,采用文献归纳法、案例研究法和定性分析,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适合我国发展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和对策进行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风险;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7)04-0090-07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经济发展现象。在我国,虽然国务院在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技术改革的相关政策,但是异常艰难的融资困境仍未得到彻底地破除。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市场难融入,直接融资渠道选择性小

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有限,并且门槛过高。诸多企业因其承受不了股票发行费用,更不具备足够的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加之现行经济体制的缺陷,政府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薄弱以及证券市场条件苛刻,这都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我国目前发行的债券大多是地方企业债券和重点建设债券,存在期限长,利率固定的缺陷,并且通常对资本密集型的大规模项目进行投资,政府垄断色彩浓厚。在此状况下,中小企业就很难顺利融入,也不能成为其长期使用的适用性融资手段。在资本市场公开筹资对于中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虽然目前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由贷款类、股票类、债券类、财政类及项目融资类构成多样的融资方式,但对中小企业较为封闭,只能获得少量信贷资金,股权和债权融资渠道的开放程度较低。至于二板市场的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在发展资金的筹措上,多数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优势。而小型资本市场例如:风险资本市场和地方证券交易市场等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缺失。在这样的窘困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进行中长期投资,只能依赖民间借贷,企业互保等规模小、风险大且成本高的投资方式。

(二)商业银行歧视色彩浓厚,资金挤占严重

与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交易的过程中,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条件设置及信贷管理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较为苛刻,能符合其要求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这就存在故意排除有基本贷款能力的中小企业的嫌疑,甚至由于交易和监管成本过高,很多商业银行直接拒绝对中小企业放贷。虽然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政策,但是被下放的资金的分配权由各商业银行掌握,他们更愿意用这些资金来稳定实力雄厚的大客户,留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少之又少,由此大量的资金空间被挤占,企业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就算固定资产贷款被商行发配给企业,但考虑到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可抵押的资产比较匮乏,投资风险较大,所以流动资金的贷款期限一般只在一年内,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形成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理念陈旧,财务制度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不断地成长和发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企业的创立初期可能还发挥着稳住脚跟,平稳增长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这样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促进企业发展。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还处于低水平的经营模式,经营管理乱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抗风险能力低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更令人头疼的是其居高不下的负债水平,这导致中小企业的金融贷款的信贷风险过高。对于我国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说,并没有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从起步开始就存在着短期内破产倒闭的风险。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落后就势必影响到财务制度的制定。中小企业大多数为私营性质,他们为了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尽管自身存在制度和管理问题,也能凭借自主经营的优势以及投机取巧的另一手段混迹市场。但一旦经历像金融危机似得冲击,其落后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就会不堪一击。

(二)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差,风险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平均寿命仅在三到五年的尴尬状况,其自有资金的匮乏,企业规模的狭小,管理制度的落后等都是造成年均淘汰率高的原因。正如我们所见,一经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我国有近五分之二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这种情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是极不正常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到这种中小企业存在的巨大不稳定性,或许今朝借出的贷款,明日就覆水难收,为了避免风险,就会在与中小企业的借贷上持谨慎甚至排斥的态度。然而,这一系列的反映无疑加剧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程度。

(三)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内源资金是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国内企业都是靠此打开局面。但是,这样单一的融资方式仅仅适合企业还在初步成长阶段,没有可靠产品,经营规模不大的情况。然而外源融资因中小企业自身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又不能发挥大的作用,并且其成本过高,中小企业也只能无奈的在上升期仍通过内源融资来获得资金。向关系人借贷和企业自筹是内源融资的两种主要方法,而中小企业又受流动资金匮乏的限制,会在一定情况下进行职工集资。这样的方式无疑会增加贷款利息,提高融资成本,由此反作用于企业发展,呈现虽然融资过程和结果表现理想,但企业仍未获得利润的较大提高,发展缓慢。自有资金的短缺令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举步维艰。

(四)技术水平和信用水平低,缺乏竞争力

在科学进步,技术更新换代目不暇接的当今,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在错综复杂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不惜一切代价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然而,显而易见的是,我国中小企业恰恰在这一方面鲜有作为,缺乏大胆创新,钻研和改良技术的精神和意识。

俗话说:“诚信是立身之本。”人是,企业亦是。据调查,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在3B甚至3B以下的水平,加之信用网络系统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的滞后,以及不够畅通的信用信息传输渠道,使得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非对称,这就使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大大降低。

(五)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匮乏

因为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加之信用等级低,银行在向其贷款时常要求进行固定资产抵押。而这对中小企业又是一大难题,因为在其资产结构的分布中,我们不难看出,固定资产的占比很小,尤其是对高科技企业而言,比例较高的是无形资产,可以满足银行抵押要求的固定资产很少,这就不能从金融机构那里得到融资满足。而中小企业在求助担保机构时,大多都请求半年之内的短期担保款,而信用担保机构在这种期限内的贷款款担保一般只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由此也使中小企业融资難度加大。除此之外,担保公司自负盈亏的经营性质致使担保条件提高,手续费和担保费是中小企业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效率。

(六)中小企业融资专项机构缺乏

我国现行体制下的金融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开放的配套金融机构少之又少,又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初衷是要与国有企业来配合发展,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进入股票融资体系很难。而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还是银行贷款,加之这几年信贷额的猛增和直接融资发展缓慢的鲜明对比,直接融资和贷款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存贷款市场的主导地位长期被四大国有银行占据,其采取的垄断式市场控制手段令中小企业更难获得大量资金。更重要的原始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极低的信用等级令银行不得不谨慎衡量,主观上就不愿与其进行资金借贷。再从信息成本方面说,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透明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要向被商业银行全方位的获得,远比大型企业付出的成本高得多。

(七)融资方式渠道单一

即使当前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变多,但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内部积累等几种传统融资方式仍然作为主流,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仍未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得到运用。从实际情况看出,在企业初期建立和后期成长阶段,资金来源严重依赖于内部融资和自有资金,如个人及家庭,企业的留存收益等。社会常常埋怨银行对中小企业慎贷,恐贷,惜贷,这只是把眼光局限于信贷资金,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的融资也是良好的可行性方式。但在这一方面,我国现行体制对中小企业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设有局限,很难顺利获得大量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真正痛疾其实就在于直接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不利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一时之间难以完成。据渣打银行在2008年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的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8年第9卷第1期93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中: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还是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在大约430个被调查的企业中,通过银行贷款的373个,通过自筹资金的有368个,其它的资金来源渠道排序依次为民间借贷、股权融资、财政投入、内部集资和其他方式。(图1和图2)

关于被调查的430个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其首选情况中:大约90%的企业青睐于银行贷款,占比很大,仅有7%的企业会首先想到亲戚朋友这样的融资途径,高利贷则有2%的企业会选择。(表1)

(八)缺乏有效地融资担保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拥有的固定资产不多,贷款受限且信用等级低,这一系列问题,致使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金融体系减少。而国有担保公司在体制上又存在运作效率低等明显缺陷,“关系担保”频繁出现,正常有效的担保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在银行金融机构借贷之外,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有风险投资,相比之下,我国的风投行业起步晚,规模小,预期收益不够高,运转机制仍不完善,退出机制缺乏,这使得风险投资还不能在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中发挥根本作用。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加强技术和制度创新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一定要抓住问题导向,从根本人手。而这一根本问题则是我国有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竭力增强企业内部建设,提高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民营小微企业,公司的管理制度处处都影响着生产经营效率,如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就会导致产销量低迷,公司运营消极,这也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一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阻碍还包括资产管理模式不科学不合理,这就直接降低到其固定资产的抵押能力,在固定资产补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会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在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金融机构不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透彻深入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缺失有关,只是双方信息交流不畅,出现信息非对称。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好的人员管理制度不仅能调动员工积极性还能于无形间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灵活地制定激励制度,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通过股票期权和员工持股让员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来经营,这样就能轻易提高其自我激励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将对企业融资水平和能力产生影响。

我国向来是注重诚实守信的国家,经济社会中亦是如此,甚至表现的更加重要。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首先讲求信用,这是全球大大小小的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信用必须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强信用为先的理念。诚信经营,以积极欢迎的态度对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当银行对一个企业做出较高的信用评价时,它就更愿意深入了解这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那么实现与银行和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就水到渠成,为融资环境的改善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都呈现出在大的经济危机中无力回天的现象,不过3~5就面临倒闭破产,究其原因还是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不够。在既得利益面前,自有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往往急功近利,只关注眼前的生产经营收益,对制度和技术创新以及产品的研发置之不理。这就导致企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后劲不足。所有的创新和研发都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发展趋势,考察实际情况,突破陈旧落后的观念,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力求精细,追求品质。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自主品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银企合作,加大融资支持

我国金融市场长期被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充当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来源大多数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特别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这四大行,往往受所有制形式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限制,把主要融资力量集中服务于大型国有企业,长期未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贡献实质力量。对此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自我强化大局意识,培养责任担当,加快实现融资理念的突破性转变,加大金融实体经济的发展力度,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提起足夠的重视,并实现较大程度的需求满足率。

我国金融市场当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市场混乱、产品单一、监管不力、服务老化等,特别是金融产品单一和服务老化问题表现的格外普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融资渠道小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因此,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之下,要创新服务,加大增信增贷力度,实现金融产品多元化,对初创期,小规模的微小科技企业,推行保险增信方式,通过纯信用,无抵押贷款来支持。此外,要建立健全融资信用的监管机制,实现企业及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普及,保障可靠性的参与依据在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中得以运用,避免银行与企业双方可能出现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增进银企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删减不必要的繁琐流程,简化融资手续办,促进银企合作的长期性和可靠性。

归根结底,还是应从根源上改变金融机构和我国中小企业间的关系。由于我国的特殊体制机制限制,其完善且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未建立起来。银行要转变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歧视态度,要与企业心手相连,实现合作双赢。

(三)建立健全金融资金机构,加强金融监管

一个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除了内源融资外,更重要的是打开外源融资渠道,才能得以长久快速的发展,而进行外源融资就必须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仅靠内源融资是不能满足融资需求的阶段,但又遇到了融资金融机构的单一性不能与发展现状匹配的瓶颈。国有大型商行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垄断者,它长久地占据着融资机构的主导地位,建立起一些适应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型融资金融机构的呼声在近年来日益高涨。专项金融服务机构的设立应当立足于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特点和融资特点,形成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中小型、地方型银行共同发展的全覆盖格局。在把国有大型企业金融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的基础上,加强建立适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在此过程中,要同时注意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经验的有益成分。也要特别注意国外经验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因情制宜。

此外,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顺利融资,有效促进贷款利率市场化需要从多种途径实现。我国市场是否进入竞争状态可以通过贷款利率市场化来判定,它不仅能促进市场竞争,加速资金流转,提高利用率,还能加快资本在行业、区域和市场间的有效配置。目前我国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仍过于政策性、规划性,要适当减少对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控制,赋予其一定自主权,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特点的中小企业在不同期间的融资需求。

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也随金融市场的不景气暴露出重重问题。针对企业融资,除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外,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也被提上启程。一直以来,银监会是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但由于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以大型商行为主的国有金融机构中,所以众多中小型地方性质的银行难以获得融资资源,服务能力受此限制而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国有性质使得监管力度和管理效果在监管过程中常常大打折扣。对此,要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及不合理行为。

(四)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拓展融资新渠道

中小企业在获取融资服务以及金融机构向其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要想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技术创新,就必须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来进行企业融资。这不仅考验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积累,企业外部环境也要对此给予充分的支持。

在融资阶段,传统融资渠道无法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相连接,其更需要风险偏好型的资本投入。风险投资中的投资者,公司以及企业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风险投资运作流程。企业要着力推进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投资经营模式,政府应当适当调整准入门槛,并以积极态度应对中小企业间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风险资本供应体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拓宽风险资本供应渠道,创新运行机制,鼓励信托基金和有限合伙制的引入,严格审核准人和退出机制,实施制度化建设。最后,由于我国风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使得外部环境并未得到相应的良好营造,所以要加强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五)强化政府作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对地方中小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全面落实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放宽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以法律为支撑,加强监管,构建有效的监控机制。整合资源,加强调度,采取有效促使降低困难企业的金融风险。构建地方商业银行与微小型企业间的桥梁,强化企业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大力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扩大中小企业集业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税收,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以专项资金的形式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能否得到良好解决与其自身的发展进程和未来前景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我国中小企业这一困境的顺利破除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具战略意义,这就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自然要竭尽全力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金融运行体系;而中小企业更应勤修内功,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取得金融机构的广泛信任,以实际经营成果和良好的贷款信用来展现政银企合作带来的互利共赢。长此以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将会得到破除,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融资困境信用风险
神秘的植物工厂
失信商人的悲剧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信用消费有多爽?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