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

2018-10-19 09:11何阳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传统设计教育包豪斯

何阳

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化认同、历史差异等方面找到中德两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相似之处,从而阐释为什么在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改革伊始选择包豪斯作为我国设计教育改革的范本。

关键词:包豪斯 设计教育 文化传统

一、包豪斯设计教育的诞生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爆发了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后这股浪潮迅速席卷欧洲大陆。机械的引进致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机器取代了手工生产,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日渐繁荣,到19世纪70年代,以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电力的广泛使用为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更是将人类带领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机器生产。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迅速普及带来生产效率成倍增长、生产成本快速下降、社会空前繁荣的美好景象。机器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降临,不仅宣示着极具创造性的传统手工行业正在走向衰亡,也预示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的产品粗制滥造和审美标准的失落”。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19世纪末英国人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试图通过复兴传统手工艺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联系,来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发展道路,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也兴起了“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的“新艺术运动”。由于缺乏对工业社会到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两次运动都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同时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使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而德国建筑师高弗雷·森帕和英国人亨利·科尔则意识到,技术的进步是无可逆转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只有兴办教育,而这种教育模式应当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在基本工作方法上训练有素,对形式设计与机器设计的元素及其构成法则都了如指掌”的设计师。这种办学理念在包豪斯得到了实践,并发展成一种工业时代的设计理论和办学思想。

德国制造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目的是协调艺术、工艺、工业和贸易诸多关系,从而改善德国产品的质量。它提出了“艺术、工业、手工艺的有机结合”,明确指出“机械与手工艺的矛盾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来解决”。以时任制造联盟主要成员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为首的教育改革者力求把艺术设计和工业生产结合起来,提出:一切艺术教育都应该以工艺训练为基础;美术和工艺技巧、建筑以及工程门类应同等对待。格罗皮乌斯特立独行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使他后来终于成为“包豪斯”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校长。

19世纪末,整个欧洲包括美国在内都建立了工业化社会,而且都认识到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发展本国的设计教育,为什么德国的“包豪斯”会后来者居上,成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呢?这需要从德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来思考。德国工业革命开始得比较晚,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起步,但是在其腾飞之时,恰逢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之际,这就有利于它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得到开展。同时德国政府又十分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这就使工业革命有了比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更为坚实的根基,从而使得德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德国和英国、美国或其他资本主义强国不同,它是一个原材料蕴藏并不富裕的国家,在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方面也赶不上当时的美国,因此,“它极其倚重它所特有的熟练工人以及它的工业力量,生产出复杂细致的优秀产品用于出口。”[1]这种情况导致了两种结果,一是使社会对设计师的需求与日俱增;二是使当局意识到必须采用全新的方法来进行艺术教育。因为,德国人相信,艺术教育的改革问题是关系到德国经济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自从19世纪末以来,他们就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能把工艺与美术紧密结合起来的教育方式。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催生了“包豪斯”的诞生。

二、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文化参照

在我国现代设计教育改革伊始,有很多的设计教育范本可供选择,比如美、英、法等国的设计教育模式,但为什么还是选择包豪斯作为我国设计教育改革的模本呢?这是由于中国和德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不仅表现在文化认同方面,而且在文化差异和历史差异方面也有一定的可比性。

今天的中国仍然处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不使现代化变成西化的代名词,避免步西方的后尘,我们不但要对西方的现代化经验进行批判式吸收,更需要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现代化奋斗史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新进行阐释。在这方面,孕育出包豪斯设计及教育理念的德国文化的现代化道路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意义。和英国、法国相比,德国是现代化发展开始时间比较晚的国家;和美国民主革命和产业革命紧密结合的现代化模式相比,德国由于民主化相对落后,也导致了现代化成果不够完善,但德国无疑却是现代化历程中最具特色的国家,“它比较强调文化传统在现代化进程当中的重要性以及民族文化认同对于民族意识培植的紧迫性”[2]。正是这种强调自我反思、內在批判和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关注,使德国走上了一条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而包豪斯也是在坚持德国理性主义精神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注重人文关怀的人性化设计作为理性主义设计的重要补充内容,最终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正是这种植根于深厚民族文化传统的创新,使得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体系能够成为世界现代设计史和设计教育史的一座丰碑。

德国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文化传统作为民族精神的表征和文化认同的基础,并不会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旅并不是一定要采取彻底的文化革命的途径才能实现转型。中国的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要能够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设计界和设计教育界借鉴德国在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和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M].三联书店,2001:23.

[2] 曹卫东.文化现代性:中德现代化比较研究[J].文艺研究,1998(4).

猜你喜欢
文化传统设计教育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浅谈设计艺术史中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文明体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继承和发扬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创新精神
狂野包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