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8-10-19 07:34周丹红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园网校园信息化

周丹红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15)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社会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悄然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作为我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场所的高校,其信息化建设进入新常态,从传统的网络校园,到资源整合的数字校园,目前向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演进.

据统计,2018年全国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地方高校(包括本科和专科)2495所占94%,因此,对地方高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普适性.本文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针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破解对策.

1 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2015年,我校由原来的阜阳师范学校升格更名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实现升专的历史性跃升,成为高校大家庭的一员.为推进转型升级上台阶,促进跨越式发展,学校把“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确定为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本人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历和感受,结合近年来对省内几所地方高校的走访和调研,总结出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1 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充分

在国内经济欠发达省份,部分地方高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尤其是校级领导,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充分.虽然殾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都知道学校要实现现代化、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务必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不清楚,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自身的内在宏观逻辑不了解,对学校自身所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不清楚,进而对如何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知从何谈起.甚至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开通互联网、建多媒体教室、使用电脑办公等.

基于这种认识状况,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状态,效率低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提高认识,更新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尤其是校级领导的信息化建设观念,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 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由于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充分,进而很难形成“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比如,由于没有信息标准与数据规范和统一的大数据中心支撑平台,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进而导致许多问题,主要体现是:

(1)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孤立、关联性不强,无法整合成“大数据”,形成了一个个 “信息孤岛”,无法为学校各级领导的分析决策提供共享数据.

(2)已建成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虽然暂时解决了本部门业务的部分需求,但从全局和更深层次的应用管理服务需求来看,各部门只是自己业务管理模式的简单电子化,业务应用系统都处于松散耦合的状态,跨部门协调、配合的业务流程无法打通,形成了一个个“应用孤岛”,无法进行校级层面的工作流程优化和管理服务的改进,整体信息化服务质量无法提升.

一些地方高校由于信息化建设没有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这种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项目没有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和调研而仓促建设的状况势必将持续下去.必然导致各职能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利用率低,无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潜在的“大数据”和软硬件资源共享优势,重复建设情况频现,投入大量资金价值大幅隐性缩水, 造成了严重浪费,信息化建设成效不显著.陷入越建“孤岛”越多,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之中,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步履维艰.

1.3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进行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有顶层设计和统一的科学规划,还必须建立能够落实规划的科学管理机制,以便能统一思想,建设有延续性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能部门与技术支持部门角色定位与分工,整体配合,有效沟通,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准确的纠正,才能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学校信息化建设是由技术支持部门来推动的,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4 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

目前除部属高校及部分发达省份地方高校经费相对充足,而其他地方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紧张,无法在信息化建设上作持续较大的经费投入,这就更需要有顶层设计和统一的科学规划进行统筹,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作保障,做到少花钱、办大事,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不仅仅要认识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要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在宏观上有所认识和把握,进而理清学校信息化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显然,这些内容具有显著的专业技术特点,但是,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尤其是校级领导,一定要从“我们不懂,这些都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的思想误区中走出来,必须进行充电,否则,怎样进行相关的科学决策?怎样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又怎样统筹规划的有效实施?

2.1.1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高校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高校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实现高等学校现代化的过程.

高校信息化内涵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层面,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教育层面,高等学校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为重要目标.同样对高校信息化概念的理解,也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才会是正确的、完整的[1].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三件”建设[1]:

1)硬件建设.即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建设.主要是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的建设.

2)软件建设.即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主要是网上课程、电子教材、教学信息资源库等建设.

3)潜件建设.即信息技术理论、方法的建设.主要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建设.

“三件”建设互相联系、互相制约,都很重要.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核心,潜件建设是关键.

2.1.2 高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内在逻辑

在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基础的硬件建设中,校园网建设是核心基础.校园网建设决定着是否能为高校有效行使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提供可持续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三件”建设中的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才有立足之地.为此,必须对校园网及其发展阶段和整体架构在宏观上有所认识和把握.

(1)校园网及其发展

校园网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并可通过与互联网相连实现远距离通信,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局域网络[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经历了网络校园、数字校园阶段,目前正向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智慧校园演进.

1)网络校园:校园网的初级形态阶段.其建设的重点:一是采用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网络技术,搭建一个连接所有楼宇的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终端,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局域网络;二是搭建学校的门户网站、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部分职能部门的应用管理系统.

其特点:资源匮乏、应用简单,且两者都缺乏集成,“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现象严重.

2)数字校园:校园网的中级形态阶段.其建设的重点:一是在网络校园基础上,更新设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带宽,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二是搭建面向大数据的数据中心支撑平台和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等应用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升级或更新原有的应用管理系统,全方位分期搭建服务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应用管理系统,如人事系统、财务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校园一卡通等;搭建教学资源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

其特点:校园网整体框架基本建成;资源有待丰富、应用全面展开,且两者都走向集成,“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现象逐渐消除.

3)智慧校园:校园网的高级形态阶段.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建立在数字校园的高速网络、共享数据的基础上的校园网新形态,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完成对校园状态的智能化管理与分析,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3].

其建设的重点: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以云计算为平台,以智能感知为神经末梢,以移动互联为神经网络,以智慧应用为依托,以自适应、个性化用户交互为目标的智慧支撑环境,实现高校各项业务的智慧型应用[4].

其特点:物理校园和虚拟校园已经越来越不可分,师生活动已经处于一个物理空间和虚拟数字空间融合的智慧校园中[4].

(2)校园网整体框架逻辑

高校智慧校园主要包括“七个平台”和“四个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校园的“七个平台”和“四个体系”

高校智慧校园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校园整体架构

“七个平台”在图2智慧校园整体架构中自下而上的逻辑顺序,表明:处上面的平台依赖于其下面相关平台作为支撑;又都被“四个体系”所统筹.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具体说明.

表1 智慧校园的“七个平台”说明

表2 智慧校园的“四个体系”说明

2.2 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是以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在系统分析学校外部环境,以及内部运行机制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现状,关注未来,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结合起来,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进行全面部署以及分步实施的科学构想,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全面地、系统地、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一个清晰完整的顶层设计蓝图[8].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9].

2.2.1 建设现状

建设现状是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描述.包括信息化建设已有成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近期的主要需求等.

2.2.2 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是信息化建设在一定时期内追求的最终成果,是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信息化状况,是一个科学的高校信息化目标集合,可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是高校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目标应以学校的发展总目标为基准.规划建设目标时,要注意其可行性、全面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2.2.3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是规划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整体架构(智慧校园的“七个平台”和“四个体系”)、技术方案和具体建设项目等.这部分内容的撰写要具体,可操作.由于此类规划的读者并非都是专业技术人士,所以在规划中涉及到的技术内容要能表述得通俗易懂.

2.2.4 实施进度

实施进度是对规划中主要建设任务的时间安排.若是短期项目规划,实施进度应明确列出该项目中主要环节的时间安排,包括项目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实施、试运行、验收和正式运行等节点.若是中长期项目规划,实施进度将包括启动各项目前的准备期、各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完成期、见效期等时间安排.

在确定实施进度时要充分考虑外来的和项目内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如资金到位情况、人员变动、技术可行性等各方面的不可抗因素,预留伸缩余地.

2.2.5 建设保障

建设保障是信息化建设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和机构保障等.

2.3 完善机制,组织保障

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的高校基本成立了由学校一把手担任组长,人、财、物、教学、科研、学工等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 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决策和总体推进,建立“领导决策、实施管理、应用服务” 三结合的三层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体系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一把手”原则,坚持应用驱动和技术支持相结合原则,改革管理工作流程,规范管理程序,优化组织形式,建立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现代管理制度.

规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流程:“集中申报、专家论证、预算申请、分类建设、分工测试、联合验收”.参见图4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流程图.

图4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流程图

3 结束语

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正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破解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学校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尤其是校级领导,必须冲破思想误区,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以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在宏观上有所正确认识和把握;其次,“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必须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清晰完整的顶层设计蓝图,科学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最后,“完善机制,组织保障”,建立“领导决策、实施管理、应用服务” 三结合的三层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体系,才能保证规划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校园网校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