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王静雅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腹腔镜手术胆囊结石患者94例,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7例。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1~68岁,平均(57.64±8.49)岁;对照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2~69岁,平均(58.01±8.37)岁。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处理,麻醉前了解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可能产生的不适、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有效沟通促使其积极配合,术前开放静脉通路,检查血氧饱和度、动脉压、心率、心电图等,由麻醉师实施统一标准麻醉,术后自然苏醒。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语言唤醒,术前了解患者日常爱好、家庭成员等信息,积极与其交流,保证患者熟悉护士语音特点,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进入手术室后由同一名护士再次与其交谈,确认已熟悉护士语音特点,促使其加深对护士语音的认知,告知全身麻醉苏醒步骤及配合要点;停用麻醉药后采用语音唤醒患者,每隔15s呼唤其姓名,每次连续呼唤3遍,并结合患者个人特点,通过安抚、暗示、询问、鼓励等语气提及其熟悉的事、人或日常喜好等,当患者有反应后,重复发出指令以指导其完成各项动作,同时密切关注其生理反应。
1.3 观察指标 ①苏醒时间,包括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②躁动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处理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苏醒时间 观察组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躁动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躁动12例,对照组发生躁动22例。观察组躁动发生率25.53%(12/47)低于对照组46.81%(2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32)。
附表 两组苏醒时间对比(±s,min)
附表 两组苏醒时间对比(±s,min)
拳时间 拔管时间 自主呼吸时间组别 例数 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观察组 47 7.21±3.22 7.26±3.52 10.43±4.37 13.49±5.71对照组 47 9.66±1.38 10.51±4.21 15.59±5.66 14.02±5.69 t - 4.759 4.060 4.947 0.451 P - 0.000 0.000 0.000 0.653
全身麻醉苏醒期属患者术后各项生理指标逐渐恢复的过程,因药物在全麻患者苏醒期仍有一部分残留,会诱发一定不良反应,也是诸多意外易发生阶段。常规护理中多根据临床经验,按医嘱给予其护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临床效果[1]。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身麻醉患者语言唤醒干预,声音产生的听觉刺激通过外周传至中枢,再由中枢传至各运动中枢,引起大脑皮层兴奋灶增加,促进觉醒状态脑电波形成。黄红梅等[2]研究指出,给予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行语言唤醒护理,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提高麻醉苏醒质量。此外,通过同一名护士多次与患者交谈,使其加深对护士语音的认知,于苏醒期不间断性语言唤醒声音的刺激可通过网状结构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注意力及醒觉等产生影响,促进其意识恢复。且语言唤醒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脑皮层抑制状态,提高脑细胞供氧供血,促使自身调节加快意识恢复,进一步缩短苏醒期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语言唤醒应用于腹腔镜手术胆囊结石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中可有效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躁动发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