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开枝,幸碧莲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群体,疾病发生后进行有效固定与早期复位是促进功能良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重要内容[1]。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有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两种,髓外固定中主要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具有操作简单、术中暴露少等优势,特别是固定稳定性骨折具有极强效果,但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2]。现阶段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抗旋转能力强、固定力臂短、微创操作等优点[3]。该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治疗优良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64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人数为30例,男性患者人数为34例,年龄在65~84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76.32±5.37)岁;实验组中女性患者人数为31例,男性患者人数为33例,年龄在64~8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74.58±5.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该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取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将导针置于患侧髋部前,将导针位置调整到股骨大粗隆中上三分之二位置处,将第二根导针置于平行股骨干的股外侧,在两针交点处经皮肤将导针钻入股骨颈内,钻入深度为股骨头软骨下 7~10 mm,向远端作约五厘米切口,螺钉经过WARD角后取出导针,将95℃套筒钢套入接骨板,确保骨皮质与接骨板之间的贴服,固定钢板,进行止血、引流管放置操作后缝合切口[4]。实验组:选择股骨大粗隆上约5 cm处作长3~5 cm切口,将臀中肌行钝性分离,直达股骨大粗隆的顶点区域,选择股骨大粗隆前1/3且与股骨颈中轴线平行处为进针点,正侧位透视,将球形导针经皮打入股骨颈内,近端顺导针方向扩髓,直径约17 mm,远端无需扩髓。将ASIAN-IMHS主钉插入髓腔,将髋螺钉导引钢针通过导管打入股骨颈,应用保护套筒及导针将空心钻头伸入钻孔,之后拧入股骨颈螺钉,选择近端螺帽拧好,止血后进行切口的逐层缝合,通常不需要进行引流管的放置。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3 d的抗感染治疗。
按照患者髋部骨愈合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标准,优:患者不需要扶拐,髋部无显著疼痛,能够正常进行日常活动;良:需要扶拐,髋部些微疼痛,可以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差:患者髋部疼痛显著,无法进行任何的日常生活活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治疗优为34例(53.12%)、良为27例(42.19%)、差为 3例(4.69%),优良率为 95.31%,对照组患者治疗优为 26例(40.62%)、24例(37.50%)、差为14例(21.88%),优良率为78.12%,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1/5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8/56),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140.37±8.54)mL、(58.32±3.24)min、(6.48±0.57)分,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 (191.34±11.24)mL、(82.54±4.38)min、(4.97±0.44)分,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当前在众多公共健康问题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显著,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显著关注与重视,该疾病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并且女性患病几率更大。一般情况下患者会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等内科疾病,并且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还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患者存活后其功能水平与骨折前相比具有极大差距,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医疗负担。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稳定复位,从而对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基本活动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5-6]。现阶段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及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两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生物力学研究表明,与髓外固定相比较而言,髓内固定较为稳定,因为其缩短力臂内移,拉力螺钉加压骨折端,促进骨折断端接触面的增加,实现其愈合时间的显著缩短。因为髓内钉具有极强的支撑作用,即使股骨小粗隆出现骨缺损或者较大位移,也不需要进行植骨或者切开复位,髓内钉能够对抗此处弯应力及压应力,从而实现牢靠固定[7-8]。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不需要暴露骨折断端,也无需进行组织的广泛剥离,只需要劈开深部软组织及股外侧筋膜层,保护骨折血供,不会对骨折端周围血运产生较大破坏,能够保留内侧软组织及小粗隆结构的完整性,降低患者术后痛感,并且对骨折塌陷的预防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9]。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 L)手术时间(m i n)术后功能评分(分)实验组(n=6 4)对照组(n=6 4)t值P值1 4 0.3 7±8.5 4 1 9 1.3 4±1 1.2 4 2.5 7 6 0.0 0 4 5 8.3 2±3.2 4 8 2.5 4±4.3 8 1.3 5 8 0.0 0 6 6.4 8±0.5 7 4.9 7±0.4 4 2.0 2 1 0.0 0 8
该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与切开复位髓外固定治疗,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31%、78.12%,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12.50%,,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140.37±8.54)mL、(58.32±3.24)min、(6.48±0.57)分,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 (191.34±11.24)mL、(82.54±4.38)min、(4.97±0.44)分。 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包颜红[10]撰写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38%、79.62%,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文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