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急诊,辽宁 沈阳 110000)
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好发于老年群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类疾病发病凶险,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也较高[1]。一旦发病,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无法耐受进而坏死,坏死后的心肌细胞不能再生,进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2]。由于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一种濒死感,常常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也同样关键。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观察,发现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SAS评分,改善其焦虑、抑郁的状态。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6~65岁,平均(51.27±9.42) 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1例,下后壁心肌梗死8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6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8~67岁,平均(52.86±9.54) 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3例,下后壁心肌梗死7例,高侧壁及正后壁心肌梗死5例。2组患者均以胸闷、胸痛以及心慌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时出现焦虑、紧张、无助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未见其他并发症。2组患者的上述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患者的心肌标记物(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和肌红蛋白)增高或增高后降低,心电图发现ST段抬高,同时患者伴有胸骨后或左胸部压榨性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医务人员再根据其病情给予泵控异舒吉,左卡尼汀静脉滴注,口服波立维、立普妥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再给予吸氧、多功能监护、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情志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会因为发病时产生的濒死感以及剧烈疼痛而出现恐惧、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情志失调,这种不良的心理应激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言语上的安抚、转移注意力以及情感宣泄等有效的情志疗法来缓解患者焦虑、恐惧以及无助等情绪,改善患者对于自己所患疾病的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3]。②辨证施护:医护人员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如胸痛的部位、疼痛持续的时间、疼痛的性质以及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皮肤的温度以及出汗情况等[4]。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护,阴寒凝滞者嘱其注意保暖,避风寒,忌食生冷的食物,戒烟戒酒。护理人员在患者胸痛发作时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富有肉桂及沉香粉;痰浊闭阻者,护理人员嘱患者饮食宜清淡,禁食肥甘厚腻之品,注意豁痰散结;气滞血瘀者注意化瘀通络,服用丹参片、三七粉等,如患者胸痛剧烈,良久未能缓解,护理人员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4]。③饮食调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出健康、科学的饮食计划,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低脂肪、高纤维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生冷。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能使患者的饮食健康均衡,从而增强了患者的抵抗力,脏腑功能以及四肢百骸均得到濡养。由于过饥则易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因而护理人员要嘱患者适度饮食[5]。④便秘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而言便秘易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是猝死,因而护理人员注意患者的排便情况,嘱患者排便时不能用力。为预防便秘,促进患者胃肠的蠕动,每天可进行腹部按摩。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给予其麻子仁丸或是其他通便的药物进行治疗[6]。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采用SDS、SAS量表测评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经软件SPSS 22.0核算处理后,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S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x±s,分)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程进展快,致死率高,它在中医学领域属于“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脏腑亏虚。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和护理均要从整体出发,讲究辨证论治,通过辨证护理,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7]。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志护理、辨证施护、饮食调护以及排便护理。情志护理使患者疏泄情志,化郁为畅,气机条达,七情平衡;辨证施护体现中医因人施治,因病施护的原则,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不同证候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一方面能有效减轻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饮食调护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使其脏腑功能以及四肢百骸均得到精微物质的濡养;排便护理有效避免了患者使用腹压加重心脏的负担[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SDS评分为 (54.21±4.23) 分,SAS评分为 (34.91±6.29)分,低于对照组的 (66.39±5.37) 分和 (40.24±6.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恐惧、紧张以及绝望等不良情绪,降低SAS评分,改善其焦虑、抑郁的状态,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