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景元
进入8月份以来,影响国内粮食市场走势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极端天气、中美贸易战、猪瘟疫情以及临储政策调整成为影响粮食市场行情的主导因素。国内主要粮食价格走势也呈现不同特点。其中大豆方面的关注焦点主要在于中美贸易战和猪瘟疫情对进口大豆的影响;玉米市场更多的体现是在对新季作物的减产预期对明年供需缺口扩大的担忧;稻谷市场则是政策性收购及国储拍卖政策主导。各品种具体分析如下:
8月份以来,主导大豆市场主要因素:一是美豆新季作物生长良好,美国农业部等多家机构大幅上调美豆产量,美豆单产可能创出记录高位。二是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中国停止采购美国大豆,转向巴西,促使美国大豆价格持续下跌。三是中国多地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抑制了豆粕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大豆消费预期。
一、种植面积增加,生长状况良好
美国农业部8月份大幅上调大豆单产预估至51.6蒲/英亩,较趋势单产高出3.1蒲/英亩,导致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升至7.85亿蒲。美国农业部8月份预估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7亿吨,较上年度增加3040万吨,期末库存达到1.059亿吨,较上年增加1033万吨。美国 Pro Farmer中西部作物巡查团 24 日表示,预计美国 2018 年大豆产量为 46.83 亿蒲 式耳,单产平均为每英亩 53.0 蒲式耳,高于美国农业部的预估值。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预计2018年我国大豆总产量1580万吨,较上年增加125万吨,预计2018/2019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多年来首次下降。受贸易战及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将降至8600万吨,较上月预估下调80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900万吨。
中国农业农村部也在8月10日发布报告称,7月份东北大部、内蒙古大部农区出现明显降水,较去年同期明显偏多,整体墒情适宜,利于大豆鼓粒成熟,预计全国大豆产量增加近100万吨。同时预估,2017/201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9390万吨,比上月估计数调减207万吨,但仍较上年度持平略增。 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1~8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6200万吨,同比减少2.1%。8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15万吨,环比增加14.4%。
二、临储拍卖供应持续,需求回暖小幅上涨
临储大豆持续拍卖,成交情况总体比较清淡,截止8月31日,临储大豆拍卖累计成交141万吨,市场供应较为充足,目前国内临储大豆库存较充裕,预计后期拍卖还将继续进行。
8 月份东北大豆现货终于摆脱颓势开启缓慢上涨行情,价格上行主要受供需基本面推动,目前东北地区余粮比例下降,各区域基层大豆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存在于贸易商库存。
目前东北产区筛选大豆主流收购价格 3460~3520元/吨区间,塔选豆装车报价在3600~3700元/吨区间,高蛋白 42%左右大豆稀缺,出货价格大概在3840~3860元/吨区间。油豆大中型企业目前多在拍卖储备粮,储备大豆进厂报价大概在3250元/吨,现货价格上涨凸显了储备大豆的价格优势。加工企业近期开机下降,蛋白豆需求低迷,山东地区厂家报价在3780~3800元/吨,龙江省内企业报价3600元/吨附近。
进口大豆受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和南美大豆升贴水报价上涨影响,进口成本已有所上升。据监测,9月船期巴西大豆到华东港口的进口完税成本从7月4日的每吨3306元上涨至目前的每吨3500多元,累计涨幅约7%。
8月份,山东寿光遭受台风带来的洪水袭击,导致蔬菜价格飙升,作为替代品之一的豆制品需求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天气逐渐转凉和人们对豆制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多,蛋白厂的开机率有所回升,目前各大蛋白厂开始增加国产大豆的采购量;此外9、10月份节日较多,市场备货需求增加,可能提振豆类、油脂需求。
三、猪瘟疫情扩散,豆粕需求下降
进入到8月份,我国多个省份陆续爆出非洲猪瘟疫情,包括黑龙江、沈阳、郑州、浙江、安徽等几个地区。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呈现点式发病,暂时没有迹象表明会更大范围爆发,对豆粕实际需求影响不大。但生猪疫情的陆续爆发,会引发养殖业的恐慌,导致养殖户集中抛售育肥猪,将对豆粕的消费需求造成短期利空性影响。有专家预计,根据去年俄罗斯猪瘟疫情爆发时10%生猪损失程度来看,如果后期防控不利,对饲料需求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比较大。8月份,沿海地区豆粕现货出厂价格在 3030~3300 元/吨之间震荡。
此外,为应对贸易战,防止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建议饲料厂选择低蛋白饲料配方以及增加杂粕替代预计新年度豆粕用量将明显减少。据业内专家估计,在豆粕价格上涨预期增强情况下,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应用将加快,菜籽粕、葵花籽粕、花生粕等杂粕替代也将增加,中国大豆年度消费量的降低空间可能超过1500万吨。
四、多重利空压制,连豆低位徘徊
8月份美国农业部报告由于大幅度上调新作单产结转库存, 给CBOT大豆带来了较大利空,美豆8月份走势呈现单边下跌态势,目前CBOT-11月大豆期价已经跌破850美分,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近十年来低点。
图1:CBOT-11月大豆走势图:
国内,大连黄大豆1号期货主力1901合约8月份表现冲高回落,目前徘徊在3600元附近,目前距新豆上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市场对新豆产量预计小幅增加,主要不确定性时中美之前能否在年底前达成新的协议。如达不成协议,市场普遍预计国内大豆供应将会比较紧张,有可能提振大豆价格上涨。
图2:DCE黄大豆1号1901合约走势图:
五、后市展望
综合来看,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供给增加局面已经比较明确,决定大豆价格走势的关键在于中美贸易战能否达成协议,但目前暂时看不到有短时间内结束的可能,预计美豆仍将维持弱势局面,但下跌空间也会比较有限,预计在780~1020美分之间。国产大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后期上涨概率较大。
8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受前期天气因素影响,市场对东北产区新季玉米产量、质量担忧,对明年玉米供需缺口预期较大,对后期玉米上涨预期较强,部分加工企业及贸易商囤粮待涨,因此8月份临储拍卖成交率明显提高。具体来看:
一、政策利好刺激玉米长期看涨
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发展绿色能源、并消化部分粮食品种过多库存,会议奠定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总体布局。会议表示:坚持总量、有限定点、公平准入,适量利用酒精闲置产能,适度布局粮食燃料乙醇生产,加快建设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开展秸秆、钢铁工业尾气等制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会议决定有序扩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除黑龙江、吉林等11个试点省份外,今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
目前,使用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这一政策的推出,将长期利好玉米需求,在临储库存快速出清后,可能加剧玉米供给的紧张格局。
二、临储玉米拍卖成交量价继续攀升
截至8月31日,2018年度临储玉米拍卖连续进行21周,累计投放玉米总量16419万吨,成交总量7101万吨,成交率43.2%。从统计数据来看,8月份临储玉米周度平均成交量约260万吨,8月份最后一周的成交量达到380万吨,如果后期按每周成交约300万吨,拍卖到10月底来推算,仍能成交约2100万吨,2018年累计成交总量或将突破9000万吨。
三、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稳中趋强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黑龙江地区玉米收购价1580~1600元/吨,吉林地区玉米收购价1640~1660元/吨,河北地区1710~1860元/吨,辽宁地区1630~1730元/吨,山东地区1860~1920元/吨,河南地区1740~1900元/吨。
8月份,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整体稳定,局部偏强,但收购量有限。黑龙江青冈龙凤玉米收购价1600元/吨,黑龙江绥化昊天玉米收购价1590元/吨,与7月底基本持平。吉林四平天成玉米收购价1640元/吨,吉林燃料乙醇玉米收购价1620元/吨,较7月底上涨50元/吨;吉林梅河口阜康酒精玉米收购价1580元/吨,与7月底持平。
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小幅上涨。截至2018年8月底,山东寿光金玉米收购价1940元/吨;西王集团玉米收购价1920元/吨;英轩酒精玉米收购价1920元/吨;诸城兴贸玉米收购价1900元/吨;新丰淀粉玉米收购价1944元/吨。环比涨幅30~50元/吨。
截至2018年8月底,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上涨。北方港口玉米集港价1760~1790元/吨,理论平舱价约1810~1840元/吨,较7月底上涨40~50元/吨;广东港口15%水分以内玉米报价1860~1880元/吨,较7月底上涨30元/吨;厦门港玉米报价1860~1880元/吨,较7月底上涨60元/吨。
目前9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54.7美元/吨,合人民币1056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70元/吨,比去年同期涨372元/吨。
四、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稳中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国内主要地区淀粉主流价格为2290~2550元/吨,其中,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淀粉主流报价2520~2550元/吨,环比持平;吉林深加工企业报价2300~2380元/吨,环比上涨20~30元/吨;黑龙江企业2290~2320元/吨,环比上涨40元/吨。
截至8月底,国内主要地区酒精价格为4950~5500元/吨,其中,华北地区酒精报价4950~5300元/吨,环比持平;黑龙江西部酒精报价5100元/吨,环比持平;吉林地区酒精报价5100~5250元/吨,环比上涨100元/吨。
目前,国内淀粉、酒精价格继续保持稳中上行,深加工企业理论加工利润持续向好。但受环保以及季节性检修停机等影响,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环比有所下降,淀粉行业开工率在61%左右,酒精行业开机率约40%。
五、猪瘟疫情影响有待观察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8年4~7月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下降,累计降幅分别为3.9%、5.6%。目前国内生猪市场被非洲猪瘟消息笼罩,全国防控形势复杂严峻、防控任务异常艰巨,农业部发布信息称当前疫情总体是可控的。但养殖户存在恐慌心理,补栏意愿持续降低,市场猪源较前期明显增多,但需求低迷,近期生猪市场供大于求,压价意向严重。饲料需求方面,目前暂时影响不大,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
六、大连玉米期货价格节节攀升
本月,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表现抢眼,新作物年度玉米1901合约本月一路震荡上行,对产量和质量的担忧不断推高玉米上涨预期,截止8月31日收盘,C1901合约期货价格已经突破1900元整数关口至1904元。从走势看,价格上涨趋势保持良好,后期不排除有进一步上攻冲击2000元的可能。
此外,本年度临储拍卖成交十分积极,市场普遍认为明年临储库存将低于1亿吨,甚至有可能达到9000万吨以下,且黑龙江大量新建深加工项目将陆续开工,将加快临储玉米消耗,因此市场对后市看涨预期十分强烈。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有大量临储库存被转移成为社会库存,4000多万吨的庞大数量有可能抑制新玉米价格的上涨速度。
图3:DCE玉米1901合约走势图:
8月份,国内稻米市场整体表现平稳,市场供应稳定,消费逐渐好转。立秋之后,高温天气得到缓解,稻米存储条件改善,贸易商备货心态转好,临储水稻拍卖成交有所回升。 8月末各大中院校相继开学,终端消费需求出现阶段性回暖,大米走货较前期顺畅。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季水稻面积产量预估下调
8月末,东北粳稻大多数处于抽穗至乳熟期,苏皖粳稻大部分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部分进入乳熟期。其中黑龙江省一类苗比例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安徽省一类苗比例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各省粳稻长势差异较大。目前正处于粳稻产量形成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预报,后续阴天寡照时间段仍比较长,降雨偏多的可能性较大,可能不利于水稻籽粒形成。
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预计,2018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60万公顷,同比减少57.6万公顷。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0270万吨,同比减少586万吨。预计2018/2019年度国内稻谷消费总量为1867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万吨。其中食用消费为1565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30万吨;饲用消费及损耗为14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万吨;工业消费为1500万吨,较上年度持平。预计2018/2019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为1792万吨,较上年度减少704万吨。
美国农业部8月发布的供需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预计为2950万公顷,同比减少68万公顷。稻谷总产量为14220万吨,同比减少379万吨。预计2018/2019年度中国稻谷消费总量为144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30万吨。预计2018/2019年度中国稻谷期末库存量为9599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00万吨。
二、临储拍卖成交量价小幅回升
8月份最低收购价稻谷(2015~2017年)累计投放285.7万吨,实际成交14.1万吨,成交率4.9%。其中黑龙江粳稻共投放133.4万吨,实际成交3.6万吨,成交率2.7%。自4月13日开拍至今,全国最低收购价稻谷(2015~2017年)实际成交109.1万吨。其中黑龙江粳稻实际成交35万吨,成交率4.8%。
8月份最低收购价稻谷(2013、2014年)累计投放681万吨,实际成交74.7万吨,成交率11%。其中黑龙江粳稻计划销售338.2万吨,实际成交61.7万吨,成交率18.3%。自3月21日开拍至今,全国2013、2014年最低收购价稻谷实际成交653.5万吨。其中黑龙江粳稻实际成交384.1万吨,成交率18.6%。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统计,截止到8月28日,2018年政策性稻谷拍卖共计进行63次,累计成交2013~2017年产稻谷约790万吨,成交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短期稻谷去库存效果比较明显。国家粮食交易中心8月31日发布公告,自9月10日起,暂停黑龙江省2013~2015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重启销售时间另行通知。
表1:8月份国储稻谷拍卖成交统计表
三、市场终端消费需求阶段性回暖
8月末,随着国内大专院校新学期将至,经销商开始备货,销区需求有所改善。目前,市场上优质粮源供应紧张,加工企业采购以陈粮为主,但9月份黑龙江粳稻临储拍卖暂停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截至8月末,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2017年产,出米率66~67%的圆粒水稻收购价2900~296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格3300~3360元/吨;吉林省四平地区2017年产水分 14.5%左右出米率66%的超级稻收购3160~3180元/吨;江苏省镇江地区2017年产中等粳稻价格2950元/吨。价格保持坚挺。
销区大米价格出现回暖。截至8月31日,上海地区黑龙江产圆粒粳米批发价4300元/吨,与月初持平;杭州地区批发价5000元/吨,较月初上涨100元/吨;福州地区批发价4980元/吨,较月初上涨80元/吨;北京地区批发价4830元/吨,较月初上涨30元/吨。
四、稻谷期货交投低迷持续走低
因受到夏粮减产消息刺激,郑州商品交易所稻谷期货在7月中旬后一度爆发,早稻、晚稻、粳稻三个品种连续大幅上涨,涨幅超过10%。但国内稻谷总体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难有实质改变。稻谷期货价格的上涨只能是昙花一现的表现,8月份以来,稻谷期货价格便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国家对稻谷托市收购政策的存在,使得稻谷期货成为鸡肋,无法发挥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
综合来看,随着新季粳稻上市期临近,市场主体对陈稻的需求逐渐转弱,采购也逐步转向新稻市场。由于今年粳稻最低收购价较上年大幅下跌,而最低收购价一般会成为新季粳稻上市后的价格风向标,因此预计今年新稻上市后,价格重心还将大幅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