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办好专业报副刊的生命线

2018-10-17 09:47邹凌
新闻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接地气生命线副刊

邹凌

【摘 要】如今的报业发展已进入到多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办报理念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办报观念,而且使办报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各家媒体都将副刊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吸引读者、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副刊的创新发展中,专业报副刊如何打破传统的办报形式,摆脱浮于表面的写稿、用稿、发稿机制,编辑和記者如何深入基层,接地气,采写和编辑出反映群众真实生活、愿望、诉求和利益的鲜活作品,是创新和办好专业报副刊的关键和生命线。

【关键词】接地气;专业报;副刊;生命线

专业报作为中国报业的一份子,在多媒体时代,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日益加剧。在如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如何拓展生存空间,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各家媒体的当务之急。从目前发展的趋势上看,各家媒体都将副刊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吸引读者、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副刊的创新发展中,专业报副刊如何打破传统的办报形式,摆脱浮于表面的写稿、用稿、发稿机制,编辑和记者如何深入基层,接地气,采写和编辑出反映群众真实生活、愿望、诉求和利益的鲜活作品,是创新和办好专业报副刊的关键和生命线。这几年来,《江苏工人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接地气:要把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了重要讲话,鼓励新闻工作者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地气。对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职责提出了新要求。所谓“接地气”就是接其自然,顺乎人理,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他们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愿望、诉求,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踏踏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在“接地气”的新闻实践活动中,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职业操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三贴近”的原则,把握新闻规律,体现时代精神,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

《江苏工人报》是宣传工会工作、企业发展和职工生活的专业性报纸,在副刊的创新与发展中,围绕“三工”(工会、工厂、工人),面向社会,贴近时代,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为反映职工业绩,表达职工心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在副刊的办刊实践中努力做到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国总工会精神,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和所愿;在采编工作中,所有稿件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职工和生产第一线,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新时期由于职工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在“众声喧哗”已成常态的情况下,更需要有权威性有公信力的媒体来引导和定向,帮助职工群众明辨是非,引领潮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引导,塑造产业工人新形象。例如《三枚劳动奖章成就职业梦想》一文,介绍了首届“江苏工匠”盐城发电有限公司职工、盐城市劳模邢利胜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不平凡的业绩分别荣获了盐城市电焊类、技术创新类、首届十大“盐城工匠”三枚劳动奖章的敬业爱岗故事,激励职工成就职业梦想。再如《讲好乡土故事,传播道德力量》一文,讲述了江苏灌云县东王集镇合兴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故事。该村曾被确定为省定经济薄弱村,一个“穷”字,使这里的村民拖沓慵懒,不思进取,生产效率低下,生活幸福指数不高;为改变乡镇企业职工和村民的整体精神面貌,凝聚合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该村委会挖掘整理乡土教育素材,开展了以枪林弹雨战斗史、世代追梦发展史、合兴儿女成长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三史一观”主题教育,讲好乡土故事,传播道德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量化、具体化,融入到广大的职工和村民中,形成正能量,全村的精神面貌产生了重大变化,成为村风民风家风先进村。

接地气:要反映职工的真实需求

职工群众是受众的主体,是专业报服务的主要对象。在副刊的采编中,反映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真实需求就是编辑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版面策划、开辟相应专版专栏的头等任务。专业报副刊版面策划、专版专栏开辟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党的主张的传播和职工群众心声表达,因此专业报副刊在创新与发展上要善于打职工群众牌,要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瞄准职工群众生活中的情感和故事,以及职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职工群众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辟专版专栏,组织和采编相应的稿件,增强媒体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在如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下,《江苏工人报》副刊始终抓住工会、工厂和工人,围绕职工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策划版面,设立专版专栏,为广大的职工群众服务,增强副刊的新闻性、专业性、可读性、实用性,以独具特色的面貌展示工会、企业和职工的精神风采。

为与都市报和其它媒体拉开距离,让特色版面和特色专版专栏成为《江苏工人报》副刊的主体,经过多方调研和与职工群众广泛接触,在有限的版面中开辟了20多个专版专栏,把党的主张和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为展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经验,宣传非公企业党政工组织,加强和谐企业建设最新成果,努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江苏政工新视界》专版。为展示广大企业创新创优实绩,职工爱岗敬业风采,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先后开辟了《新企业》《第一线》《企业瞭望》《创客空间》《交通人》《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专版专栏。为突出文化信息,服务企业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先后开辟了《企业文化》《文化宫》《随园》《漫画》《影地》《职工书画》《收藏部落》《悦游》《悦读》《悦赏》等专版专栏。为反映农民工群体的酸甜苦辣,建设风采,开辟了《关爱农民工》专版。为让人们生活慢下来,体现青年职工的学习与工作,开辟了《慢生活》专版等。

《江苏工人报》专版专栏的策划注重副刊特色和品质,适应职工群众的需求;既注重专业性、可读性、实用性,更注重新闻性,并与正刊相呼应;从选题的确定、主题的提炼、内容的架构等方面精心设计,认真筛选,使版面内容体现新颖性、准确性、深度性、鲜明性、生动性。新颖性即独家性,属于“近水楼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准确性即科学性,不违背事实,不武断判定,合乎逻辑,实事求是;深度性即前瞻性,不落俗套,不走老路,有深度有厚度,对人们有指导意义;鲜明性即思想性,黑白分明,个性强烈,表达清晰,不拖泥带水,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生动性即感人性,让人倍感亲切,活泼向上,而不是僵板的说教,枯燥的表达。

接地气:要名副其实地走进基层

走基层,联系职工群众,就是要杜绝新闻报道上的浮躁、浮华之风,杜绝那些道听途说,摘抄拼凑,敷衍成文,以及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歪风邪气。我们知道衡量新闻宣传效果的标准,主要是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喜爱度,要看对人民群众有没有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新闻工作者就要下基层,走一线,挖掘生活,挖掘人性,以“一身汗、两脚泥、三只眼”的精神和素质,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在《江苏工人报》副刊的采编实践中,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让职工群众唱主角,把镜头更多地对准职工群众生活、学习和一线工作,只有接地气,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采自生产第一线的作品,才是最真实、最感人的作品。为了真实地反映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和职工的真实生活,反映他们朴实无华的人生风采,编辑记者深入建筑工地,与他们同吃同住,采写了一批感人的报道。如《工匠兄弟连》,反映了一支由农民工组成的团队,他们打破身份界限,立志以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行为准则,树立新形象,突破技术难关,勇于创新,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赢得了声誉。《钢铁在这里“煉”成》展现了中建安装人的风采,他们从杭州G20峰会场馆到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再到青岛上合峰会场馆的钢结构等建设施工,一个个精品工程不仅为企业赢得了荣誉,更为祖国赢得了国际声誉。过去在建筑工地上,职工都是蹲地吃饭,环境差,菜品质量差,严重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情绪。一篇《建筑工地上演“厨王”争霸赛》生动地反映了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为改变这一现象,自2014年起对所有在建项目工地的食堂进行了整治,配备了专业厨师,提升工地食堂的环境和菜品的质量,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让职工吃得放心。

走基层,接地气,不仅反映了基层职工群众的生活,而且还能体现时代风采。《指尖上的“职工之家”》反映了一家企业以“互联网+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为推手,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精准服务企业和职工群众,贴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和职工之间建立了互动桥梁,让职工感到“暖暖的爱”。而《农产品开进运动会》则反映了江苏省农垦的广大职工以自己养殖的农产品为对象,以“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勇夺丰收”三个比赛环节,展示了农垦人的将神风貌,让人倍感亲切。

其实,在专业报副刊的创新发展中,副刊的定向和品位是非常重要的。精写、精编、精改是每一位副刊编辑记者的重要职责,也是办精品副刊的基本要求,它体现了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和报纸的整体水平。而做好这一切的根源是接地气,是编辑记者要用爱去接地气,要关爱职工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只有发自真心的关爱,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才能让职工群众感到温暖和亲情,才能办出报纸的品位,才能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江苏工人报副刊评论部副主任)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接地气生命线副刊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洗错了等
经济学家、东南大学校长 华生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