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证研究

2018-10-17 10:40:16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整理问卷变量

李 蕾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2)

前言

高校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大学生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但是主要关注学习内容等方面,不太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好比面对一顿美味大餐(知识盛宴),食客(学生)要么肠胃不和,要么不对胃口,无法享用。所以,教学改革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要让这顿大餐既对口味,又能使食客神清气爽地享用,这样辛苦进行的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从这个思路出发,笔者带领学生对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生学习状态调查统计活动,详细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状态并分析出亟需改善的方面,为高职学院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出口。

一、调查内容与步骤

本次调查统计活动按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四个步骤完成。

(一)统计设计

在确定了学生学习状态调查目标后,笔者和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状态的质量标志和数量标志。首先各个学习小组课下总结这些标志,然后课堂上分别陈述,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最后确定的学习状态标志包括:旷课情况、课堂笔记情况、听课效果、对本专业兴趣程度、作业完成情况、课下自习情况、学习压力、课堂互动、学习目标和学习氛围等。

学生学习状态标志明确后,针对每个学习状态标志设计调查问卷问题,仍然是各学习小组课下给出问卷初稿,然后课堂上陈述、讨论、总结,最后给出调查问卷终稿。

(二)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这个步骤关键是设计调查方案,从而保证样本数据误差较小。笔者和学生在课堂一起讨论调查误差种类: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性误差是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错误登记事实造成的误差,是主观原因引起的,是可以消除的。代表性误差是由于样本对总体缺乏充分代表性,使样本推论同总体实际之间发生的误差。这种误差存在于抽样和典型调查,无法消除,但可以进行事先控制或计算。

本次调查方案中,登记性误差防止措施是通过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代表性误差防止措施是准确选定抽样方法和正确确定样本数目。笔者和学生们首先确定抽样方法是分系部专业抽样,因为大三学生在校外实习,本次接受调查的是大一大二学生,通过调查统计得出两个年级学生总计4872人,按照这个人数确定样本数目为500份问卷,可以保证统计分析需要,有效降低代表性误差。接着明确调查方案,先是调查确定各系部人数,推断出需要的问卷份数,然后各学习小组确定各自调查的系部,并据此确定需要的调查问卷份数。一起约定调查时间为2周,各组去查课表到系部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要求问卷填写真实有效。

最后调查问卷顺利发放回收,但是到后面统计整理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一学生调查人数达到近400份,大二学生调查人数才近100份,差距较大。这是调查方案设计时,没有和学习小组强调年级间平均调查份数造成的,进行调查的学生小组是大一年级,社交范围倾向于其他系部大一新生,没有强调年级间平均的结果便出现了年级调查问卷数量失衡,需要统计分析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消除这种失衡可能产生的误差。

(三)统计整理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后,各学习小组手里都有部分填写好的问卷。为了锻炼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笔者和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数据整理方法。首先明确统计分析的方法,因为问卷有13个问题,相当于13个变量,本次调查目标是考察学生学习状态,实质就是确定显著性较高的学习状态变量,即从13个变量中找出少量需要改善的学习状态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降维实现这个目标。确定使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后,笔者整理了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步骤,通过短期培训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完成以上工作后,数据整理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各学习小组根据因子分析需要明确数据整理格式并取得一致。课堂上,笔者和学生反复强调数据整理格式,保证每个学习小组都明白整理过程和整理结果,使最后数据汇总时可以尽量减少错误和误差。

(四)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整理获得调查数据后,下面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数据整理完成后,我们发现大一份数近400份,大二份数近100份,相差悬殊,这样可能影响分析结果。所以,我们从400份大一数据中随机抽取100份,和大二100份数据组成随机样本,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变量1(年级)和变量5(出勤)做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性很弱,后经过分析发现统计分析软件可以排除样本大一大二问卷数量差异大的情况,说明样本数据能够反映总体情况。随后对这个随机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1.因子相关性验证(见表1):

表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KMO值0.676,球形度检验sig=0.000<0.005,显著性很高,本次调研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和因子载荷矩阵求解

(1)特征值大于1的5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738%,说明变量关系约60%可以被5个因子解释。(见表2)

设5个公因子为F1、F2、F3、F4、F5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2)碎石图显示变量中的5个特征值大于1,符合前面5个解释因子的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碎石图

(3)用5个公因子表示13个变量,发现因子与变量关系不明显(见表3),需要因子旋转(见表4),尽量使一个变量在较少因子上有较高载荷。

表3 成份矩阵a

提取方法 :主成份。

a.已提取了 5 个成份。

表4 旋转成份矩阵a

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 8 次迭代后收敛。

(4)因子正交旋转后,得到变量和因子间较明显的关系如下:

X1=-0.181F2-0.104F3+0.812F4+0.081F5

X2=0.067F1+0.757F2-0.060F3+0.140F4+0.172F5

……

X13=0.532F1+0.183F2+0.144F3+0.193F4+0.019 F5

3.计算因子得分

(1)降维,样本数据里的变量用5个公因子表示(见表5)

F1=-0.005x1-0.084x2-0.070x3-0.066x4-0.020x5+0.269x6+0.233x7-0.073x8-0.138x9+0.102x10+0.395x11+0.456x12+0.260x13

……

F5=0.157x1+0.034x2-0.173x3+0.125x4+0.632x5+0.325x6-0.423x7-0.135x8-0.128x9+0.128x10+0.131x11-0.163x12-0.015x13

表5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构成得分。

(2)因子命名与解释

公因子F1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是6.7.11.12.13,命名为学习自律性因子

公因子F2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是2.3.4,命名为学习效果因子

公因子F3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是4.9.10,命名为学习积极性因子

公因子F4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是1.8,命名为阅读因子

公因子F5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是5.6,命名为出勤与作业因子

(3)因子返回验证:

E1= 2.57732E-07

E2= 1.54639E-07

E3= 1.03093E-07

E4= -1.03093E-07

E5= 5.15464E-08

按从小到大对公因子排序:F4, F5,F3,F2,F1

二、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答案设计,分值越高的因子反映的学习状态越差,所以公因子F2F1代表的学习状态标志是最需要改善提高的。这些学习状态标志代表题目是2.3.4.6.7.11.12.13。

三、结论

(一)因子分析结论

学生在课堂笔记、学习收获、专业兴趣、作业、课下自习、学习压力、学习自控力、学习氛围等方面学习状态较差,需要改善提高。

(二)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课堂笔记和学习收获,失去应试压力后的课堂学习,笔记的作用是什么?是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收获。课堂笔记差说明学习感受和学习收获差,是失去学习方向迷茫的表现。如果强制学生记笔记,不记不给及格,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好像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没有什么意义。那到底怎么办呢?归根到底,还是在大学里帮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欲望,像有强大雷达的天线一样,接受知识的能力自然增强,课堂笔记问题自然解决,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收获都会有所提高。

针对专业兴趣,本次调查反映出学生专业兴趣度较差。这也符合大众感受,毕竟大学专业是高考志愿权衡的结果,学生个人兴趣的发挥余地太小,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基本是一种被安排的情况,很少是学生自己自由选择自愿加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自由选择权包括未成年人选择权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这样的专业安排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日益高涨的权利意识冲突,学生的专业兴趣度自然不高。另外,一个自然人大脑在20岁左右才发育成熟,此后才需要考虑自己今后发展问题,我们的高考制度让学生从18岁就要明确自己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这些因素部分导致了高职生专业兴趣度不高。有些发展意识超前的大学已经开始行动,提高大学生专业选择度,有的允许学生跨专业或转专业学习,有的推迟确定专业方向时间,让学生在大三再选专业或方向。这些都是对当前高考制度和大学专业制度存在的缺陷的一种弥补。但是,大部分大学包括本科和高职,继续漠视这个矛盾,一味抱怨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学习动力越来越差,而不考虑自身制度存在的问题。所以,如果不能给予学生更多专业选择权利,学生的专业兴趣度提高不上来,学习动力就是空中楼阁。

作业和课下自习差也是学习动力的问题,本质和前面两项一致,不再赘述。

学习压力是学生自身环境产生的学习动力带来的压力。小学中学的学习压力来自高考,大学的学习压力从哪里来?工作机会、个人发展,这些毕业才会面对的压力对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是难以产生现实压力的,所以不少学生大一大二处于放羊状态,只有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做到按部就班跟着课程学习。学习氛围差,是有学习压力的学生少的情况下出现的,君不见考研和专升本的自习室从来热火朝天,学习氛围超高。所以学习压力小、学习氛围差,笔者把它们归因到学习自控力差,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低。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从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解决学习压力和学习氛围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出本次高职学生学习状态实证调研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1)通过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激发大一新生的学习动力,最好的方法是通识教育激发学生对于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2)通过高职专业设置制度改革允许而且鼓励学生对高职专业进行二次选择,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责任心,自己选择的专业,要认真负责地学好。

(3)通过生活管理和专业指导,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责任心,把这个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上去,学习自律性就有了,学习氛围由差变好,在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压力增大,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整理问卷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问卷网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问卷大调查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问卷你做主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