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世翔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100083)
2018年6月9日下午,“李约瑟研究所之友联谊会”(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Friendship Association)成立大会暨“李约瑟研究所与中国科技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楼616会议室成功举行。曾经到访过李约瑟研究所或在研究所访学过的50余位学者和专业人士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共同审议通过了“李约瑟研究所之友联谊会”(简称“李友会”)章程与理事会名单,宣布设立“何丙郁奖学金”。参会学者还围绕“李约瑟研究所与中国科技史研究”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在李约瑟研究所访学的经历,探讨了如何加强与李约瑟研究所的合作,充分利用李约瑟研究所的学术平台,更好地扩展年轻一代科技史学者的国际视野,推动中国科技史研究事业的发展。
学者们高度肯定了李约瑟与何丙郁先生为推动中国科技史界与国际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次会议的第一主题是“李约瑟研究所之友联谊会”(简称“李友会”)成立大会,由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主持。首先,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介绍了决定筹组“李友会”的起因,起草“李友会”章程和建议理事会名单的过程及相关考虑。他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约瑟研究所每年接受数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驻所访学,为促进学术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科技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支撑李约瑟研究所的学术工作与长远发展,加强联系,增进友谊,交流学术,推进合作,提议成立“李友会”,并得到很多学者的积极呼应和支持。
随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晓教授介绍了学者们报名参加“李友会”的情况,并宣读了“李友会”理事会的建议名单如下:理事长(1人):刘钝;副理事长(12人)(按姓氏的字母和拼音顺序排列,下同):Bridie Andrews(美)、高策、郭世荣、冯锦荣(港)、Catherine Jami(法)、钮卫星、潜伟、曲安京、申東源(韩)、塚原東吾(日)、石云里、王思明;理事(21人):卜风贤、樊志民、韩琦、胡维佳、黄全胜、Jiri Hudecek(捷克)、全勇勋(韩)、李晓岑、刘兵、John Moffett、宁晓玉、Lena Springer(奥)、王扬宗、汪前进、吴国盛、殷杰、英家銘(台)、余新忠、张藜、张玉坤、赵志军。秘书长:刘晓、吴蕙仪;副秘书长:陈坤龙、赵静一。与会代表鼓掌通过了这一建议名单以及秘书处拟定的“李友会”章程草案。
接下来,理事长刘钝教授做了简短的发言。他首先肯定了李约瑟研究所对推动东亚科技史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接着,他指出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学与文明》中所展现的“长时段、大历史”的文明史观在当今世界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与现今所流行的全球史视角不谋而合,强调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最后,他希望“李友会”的成立将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科技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议的第二项主题是“何丙郁先生与‘何丙郁奖学金’的设立”,由清华大学的刘钝教授主持。首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胡维佳教授简要介绍了何丙郁先生的生平与学术贡献。他指出何先生自1950年代,由物理学转向中国科技史研究后,与李约瑟先生多次合作,完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三分册、第四分册的撰写,并在中国天文学史、数学史、化学史及传统科技与术数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何先生自1990至2001年担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十二年,不领薪酬,为李约瑟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募集了大量的资金,使李约瑟博士开创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事业得以薪火相传。接下来,梅建军教授介绍了“何丙郁奖学金”设立的缘起,详细讲述了何丙郁先生的家人如何遵循何先生的遗愿,于今年三月与李约瑟研究所联系,慷慨捐献50万英镑设立“何丙郁奖学金”,以继续推动李约瑟研究所的东亚科技史研究事业。紧接下来,何丙郁先生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冯锦荣教授讲述了他眼中的何丙郁先生,使与会者对何先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性认识。随后,李约瑟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麦启安先生(Alistair Michie)在致辞中指出,李约瑟博士、何丙郁博士开创、践行的中西文明交流的事业,为当下多元文化的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不仅“会让中国更加了解世界,也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最后,李友会秘书长刘晓教授宣读了“何丙郁奖学金”募捐倡议书。倡议书指出:设立“何丙郁奖学金”,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何丙郁先生的美名世代流传,更是为了一如既往,培育和支持未来中国科技史研究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因此,我们热切倡议李友会的同仁们和社会各界,为“何丙郁奖学金”添砖加瓦!这样做既能表达我们对何丙郁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也能向何丙郁先生的家人展现中国科技史界对其慷慨之举的赞赏、支持和感激!
会议的第三项内容是围绕“李约瑟研究所与中国科技史研究”这一主题展开座谈,由西北大学的曲安京教授主持。首先,播放了一部纪念李约瑟先生的视频短片。接下来,梅建军教授简要介绍了李约瑟研究所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资金管理以及近期发展。大量的老照片将与会者的思绪带回到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是很多有识之士和公私机构的慷慨捐赠,使李约瑟研究所得以在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的后花园建成永久性的图书馆和办公设施,并慢慢成长,逐渐成为世界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镇。梅教授特别提及香港的东亚科学史基金会、田家炳基金会、裘搓基金会、新加坡的陈振传基金会、李氏基金会、和美国纽约的李氏基金会等均为李约瑟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中国湖北的劲酒公司和北京的行知探索公司也慷慨捐赠,在李约瑟研究所设立奖学金,支持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事业,其贡献也将镌刻在李约瑟研究所的发展史册上。最后,梅教授谈到了李约瑟研究所未来的发展计划,强调在推进各项研究和出版项目的同时,将积极募集更多的资金,设立新的奖学金项目,以支持年轻学者的学术成长;同时,还将利用位居剑桥的地理优势,积极推进李约瑟研究所与中外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与会学者们畅所欲言,不仅回忆了自己当年访学李约瑟研究所的情景及种种收获,而且高度肯定了李约瑟研究所在当下为推进东西文明对话和交流做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将从各个方面支持李约瑟研究所的工作。最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郭世荣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表示李友会的会员们将以设立“何丙郁奖学金”为契机,积极为李约瑟研究所的发展献计献策,加强沟通与合作,用好李约瑟研究所这个独一无二的学术平台,从而为推动中国科技史事业的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曲安京教授主持“李约瑟研究所与中国科技史研究”座谈会
(北京科技大学 晋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