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为抓手,促学会变会学

2018-10-16 01:24林建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高中信息技术

林建兰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是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作者提出,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教学资源、阅读方法、问题情境、交流协作和应用练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生;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9-0041-02

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到抽象逐步转化,而阅读恰是获取信息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们往往忽略了“阅读”这个环节:学生不带教材,不爱看教学资源,只是听教师讲,再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喜欢把已消化的“二手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更“快捷”。这样的教学方式养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导致他们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课程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提供多种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是从纸质材料中获取信息的,其对象一般是教材等图文资料。鉴于信息技术教材的局限性与教学实际的需求,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化和互联网手段,向学生提供图、文、声、像一体的数字化阅读资源及在线体验平台,辅助学生阅读,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前提。

例如,把教材的主要内容按章节用“知识树”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理清全书的思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算法、人工智能、计算机工作原理等),可以提供动画视频等资源辅助文本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操作实践的详细步骤,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电子导学案或微课供学生学习。

传授科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明确阅读流程和任务

《学习任务清单》应包含序号、要求和具体任务。“序号”标明任务的顺序;“要求”明确学生需要阅读哪几页教材及哪些资源;“具体任务”详细介绍每个任务的阅读步骤、内容及需要完成的小任务,其中内容及小任务都分别设置超级链接,方便学生查找资源和提交阅读成果。

2.浏览目录,理清思路,把握重点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主张模块化、项目化方式,因此教学应从宏观的角度按章节或模块进行设计。学生的阅读也必须从浏览章节目录索引开始。通过目录索引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该章节的主要内容,抓住后续阅读的关键词,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信息敏感度和价值判断力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是落实“信息意识”的有效措施。

3.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阅读

阅读本质上是学生独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专注力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都应该尝试通过阅读去独立解决问题,这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阅读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遗留问题—应用知识”才是科学的学习流程。

4.认真严谨,分类阅读

信息技术學科知识主要有两类:一是概念性和原理性知识,二是技能性知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原理知识要适当做些标记,作为后续讨论的重点。对于技能性知识要边阅读边操作,熟练步骤,加深记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动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部分概念、原理及算法较为枯燥,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想阅读、爱阅读。

首先,问题情境要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悬念性。只有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带入其中,使他们想思考、爱思考。

其次,设计问题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制造认知冲突,因为“认知冲突”能够让学生产生质疑,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同时,这些问题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向导,使阅读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

最后,设置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他们有能力联系旧知识和新知识来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协作,解决阅读难题

新课标提倡的“团队协作”的前提是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交流协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和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答案,而是要通过组织交流协作活动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协作意识,而且让他们的协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首先,小组交流并收集议题。鼓励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提出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参与组内交流,寻求解决方法。收集小组交流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班级交流的议题。

其次,班级交流,共同提高。根据小组提供的议题展开班级交流。鼓励每个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最后,教师引导点拨,营造轻松平等的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同时,以参与者的身份诚恳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解疑释惑。

布置应用练习,检验阅读成果

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了知识,又通过讨论解疑释惑,加深理解。此时,及时地应用知识非常关键,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记忆,让他们体验收获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概念性、原理性知识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实时检测;技能性知识可以通过完成一个实践小任务来实现,如下载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或者查杀磁盘上的病毒等。这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短板,能够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结束语

新课标指出,高中信息技术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共享信息的前提,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必要手段。信息化环境下长期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字化信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高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