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虽然是区级建制,但管辖区域、人口结构还是以乡村为主,乡村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到全区的81%和77.8%,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对突出。近年来,宿豫区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抓手,以约占全区1/10面积和人口的近郊区域为重点,规划建设十万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核心区,系统谋划、融合推进,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催化带动,实现了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富民强村、居住环境提升等多方共赢,初步探索出一条产业为基、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以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产业联动,产区变景区。宿豫区以小河西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农旅结合、以旅强农”的思路,通过幸福大道串联,依托沿线顺河的梨花、曹集的石榴花和新庄的荷花、桃花等“五朵金花”产业基础,初步培育形成食宿结合的“香溢王庄”、以梨为主的“梨园人家”、依水而居的“水韵双河”、杉荷如画的“活力朱瓦”、创意生态的“田园河西”五个特色组团,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梨园湾景区被农业部推荐为2018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观花”精品景点。
生态联治,田园好风光。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同时,宿豫区系统推进水林田路综合环境治理,进一步擦亮生态“底色”。以贯穿核心区的六塘河为主线,对核心区“六纵五横”等重要水体进行疏浚沟通,推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完成1396个畜禽养殖场整治提升;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村保洁、镇收集、区转运”垃圾收处体系;重点围绕“七横五纵”主干路网,因地制宜进行林相改造、景观提升,描绘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乡村画卷。
设施联建,旧村换新颜。乡村生活不仅要美丽,更要向美好转变。宿豫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群众最需要的功能配套进行集中整合。村居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对村居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广场等板块功能整合、整体提升;镇区则以小镇客厅为依托,为文娱休闲活动提供舞台。这样农户白天可以就近享受到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晚上能跳广场舞,孩子放学了也有地方学习看书等家长回来,老人聊天有个去处,文化活动也有了载体,乡村的镇容村貌、农户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土地联营,农民得实惠。通过有序推进农民分散居住点土地复垦整治,盘活农村闲置、低效用地,并通过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村集体、农户手中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流转、联动经营。例如,新庄镇朱瓦村通过试点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联社建设,土地集中统一流转,建设集精致农业、农产品精加工、民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台湾阿土伯都市果蔬园,农户不仅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离地务工收入,还可以选择参与果蔬园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每年每户可增收超8000元。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宿豫实践
十万亩核心区建设是宿豫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尝试,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基础、探索了路径。宿豫区从资源挖掘整合入手,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支撑,以产业、社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并进作为路径,有效地破解乡村发展基础不牢、特色不显、动力不足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画好科学实施“路线图”。坚持“规划先行、试点推进”原则,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分区域、分阶段、分类别推进。在总体规划上,深入论证核心区各功能板块定位,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核心区空间布局、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等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在实施路径上,优选了10个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作为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拓面成势,引领乡村空间布局优化,构建了新的村庄发展体系。
握好基础提档“金钥匙”。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民心所向、乡村所盼。宿豫区通过建设全长10.8公里的幸福大道,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硬化、亮化、美化以及路面拓宽工程,不仅完善了核心区路网结构,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将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园、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梨园湾、杉荷园等优势资源连线成片,形成整体发展优势,修出一条让群众走出去、让经济走进来的振兴之路。同时积极整合多方资金,实施包括小镇客厅、精品示范街、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农贸市场、幸福家园小区、公益性墓地等10项工程在内的镇村建设“1+10”工程,推动了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打好特色集聚“组合拳”。特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产业特色更是重中之重。宿豫区以“五朵金花”特色组团为抓手,坚定不移走“特色+规模+融合”的发展路径。在产业集聚方面,一手抓农业结构调整,一手抓特色品牌打造,新莊荷藕、顺河酥梨等2000亩以上成方连片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相继建成,早酥梨成功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在融合发展方面,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新庄镇积极引进粉丝、罐头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并开设京东宿迁馆·新庄分馆,将藕汁、粉丝等土特产品以“东哥家乡礼”形式推上网络销售。在村庄建设方面,按照“不强制、重引导、多支持”的原则,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对原本农户房屋质量较好、布局合理的村庄,采取改造、插建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村庄绵绵乡情乡愁乡韵。
用好资源整合“助推器”。宿豫区核心区域每平方公里仅2.1个自然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房占比达到70%,有14.5%的房屋长年无人居住。如何整合盘活这些“沉眠”的乡村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一是发挥“政策+”效应。通过出台鼓励农民进城入镇政策,将拆建挂钩,“以旧换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推动乡村节约集约发展。如新庄镇朱瓦村利用“进城入镇”政策,整理复垦土地200余亩,全部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基本实现无粮化。二是用好“资本+”红利。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和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土地整理,留足新型社区建设用地和镇村产业发展用地,节余指标省级平台交易资金全部投入镇村建设,较好地解决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居住环境改善等资金缺口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宿豫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启示
宿豫区在推进十万亩核心区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在理念转变、动力转换方面,还是在路径选择、机制创新方面,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许多深刻启示。
启示一:步子要稳,坚持试点先行。乡村振兴,面广量大,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资源要素、财力保障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聚合力量、重点打造,把试点做成示范,以先行引领全局。特别是推进核心区建设,打破了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割,把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项目建设、人员力量有机整合起来,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乡村建设都有指导示范作用。
启示二:观念要新,借势借力发展。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是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要在做好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等基础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强化市场化运作意识,通过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整合、PPP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创新村级股份合作社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建设主体、投入主体、营运主体的多元化,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真正借势而行、借力而为,让乡村振兴走上发展快车道。
启示三:发展要活,农民来唱主角。振兴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通过设立乡村振兴讲习所等载体平台,推动农户理念更新、技能提升,做新型社区、村居企业的参与者、建设者;发展“大产区+小农场”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小农户参与到现代农业中去;引导农户入股村级合作社,成为村居经济发展“决策者”,享受分红收益,真正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乡村发展的主要获益者,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启示四:力量要聚,党建引领融合。“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无论是创业青年党支部内的返乡创业青年,还是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选任的试点村“振兴”书记,都在核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带动村居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力量。实践证明,只有坚强有力、一呼百应的基层党组织,思路清晰、精明能干的领头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才能更好地助力“三农”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