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清
摘 要:国学教育对中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学教育的意义,在学校、家庭、学生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法和对策,旨在通过国学教育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
关键词:国学 思想品德 中小学生 学校 家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172-02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传统美德,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等非常重要,不断增加爱国意识、名族认同感,让广大学生不忘初心,将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国学教育需要长期累积、培养和教育,学生在反复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能够从中感悟到精髓,学其之法、富已之识、养己之德,抓住人生初始阶段的重要时机,加强教育培养,意义重大。
1 国学教育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意义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之道,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学,经过历史几千年的传承,成为中国的传统精神文化,引导中小学生向先贤们学习,使中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阳光善良的心性,高尚的道德品格,不断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国学教育,讲述真实的民族英雄的爱国故事,比如杨家将、岳家军等,潜移默化地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强才能家强,国富才能家富,国荣才能家荣,有国才有家,才有自己学习的机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自己息息相关,只有关心国家,爱国好学,才能实现梦想,提高思想品德。
2 目前国学教育存在的的问题
2.1 学校教育方面
2.1.1 对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作用容易被忽视
部分教师对国学教育不重视,认为考试要求的才是学习的重点,分数是一切的终点,忽视了国学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品德培养的作用,仅仅为了应试教育而教育。国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提升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水平,不仅能弥补某些科目单一无趣的缺陷,同时能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2.1.2 缺少深入接触国学的机会
目前,国学书籍在学校的藏书量较少,都存在图书馆,内容太过简单,中小学生完成课本之外,很少去借阅。国学大部分是古文,有的内容晦涩难懂,中小学生无法自行阅读,失去读书的兴趣,更是无法自行完成深入的研究,读过之后也是收获寥寥。
2.1.3 国学经典贴在墙壁上,教育效果不佳
很多学校将国学经典贴在墙壁上,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但是很多学生是对于贴在墙上的国学经典是视而不见,仅仅是学校装饰教室,简单地美化校园环境的图片,缺乏引导,其教育效果不佳。
2.2 家庭教育方面
2.2.1 家长忽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调研,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支持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知识,但自身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对国学的认知不足,多数的学生家长都认为学习国学文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不清楚具体好在哪些方面。家长们对于国学的认识,仅停留在学校所教授的经典之作,并没有过多的追根溯源思考国学的精髓,以及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品德的塑造到底有什么作用,家长却不是很清楚。
2.2.2 家长的角色位置不明确
我们经常能听到“我们家的孩子就交给您了”“麻烦老师好好教育”等类似的话,家长认为送学校,孩子的教育就都是老师的事,老师必须负全责,这些家长是不负责任的,是在逃避。孩子主要的教育场所是学校,父母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的角色位置不明确。
2.2.3 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家长关心的孩子的成绩,分数高则优秀是大部分家长的共同看法,升学科目则是家长看重的,而国学仅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食品,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绝对不主动提及,国学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也就逐渐降低了。
2.3 中小学生自身方面
一是由于知识积累不够,加之国学是过往的事情,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导致中小学生对国学的理解上有些吃力。二是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的问题,国学教育的东西没有真正的走进中小学生的内心。三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过于简单,逐字则成句的教,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没有去深入思考引申意义,教学方法不当,无法触动中小学生的心灵深处,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真正将国学学习落实到实处。
3 加强中小学生国学教育的方法
3.1 学校教育方面
3.1.1 营造充满国学气息的校园
让国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首先改善学习环境,加大国学思想的宣传,利用各种设施,营造具有浓厚国学气氛的校园环境。注重实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影响,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整体氛围。
3.1.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解国学经典的同时,改变传统教授方法,采取可视化教学,例如,动画、歌曲、图片等,也可以采取“我来讲国学”,让学习积极争当国学小老师,让学生有成就感以及自我学习的动力,运用灵动多变的教学手段,能促进学习。
3.1.3 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引导
在教育学习过程中,有的经典故事可以在现实中重现,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寻找到传统品德与现实价值之间的切合共同点,引导学生参与探索与分析,逐渐将国学内容深入中小学生的内心。
3.2 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之前,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工作之余翻阅国学书籍,观看国学讲座,从内而外的提升家长自身的国学认知,在节假日能带孩子参观名人故居,加深认识,促进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国学,利用国学。
3.3 中小学生自身方面
3.3.1 增加学习兴趣
学校、家庭应该加大国学知识的呈现力,在学校和家庭中,购置经典国学书籍,中小学生在想阅读的时候可以及时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3.3.2 实现自我教育
国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规范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 宋玉玲.小学教育中融入国学教育的措施探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2):24-25.
[2] 张慧玲.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2):34-37.
[3] 延玥,劉建.国学对少年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J].基础教育,2010(11):41-46.
[4] 张玉波.试论圣贤文化对青少年品德培养的导向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01-102.
[5] 刘智.试析中小学生的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1(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