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 要:培养小学生教学主体意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围绕着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并创设情境,想方设法达成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预习、教学、复习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主体 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136-01
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主体的意识是小学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现代教育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业已成为教育界同人的共识。然而,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题可以说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主体意识最为直接、有效的元素了。
在小学阶段就读的儿童年龄一般是6至12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没有系统语文学习的经历,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指导学习活动。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为小学生的日后的阅读、写作奠定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基础的阅读能力,形成基本的表达能力。阅读教学对帮助小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构主体意识,以阅读促进健全人格是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预习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为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落在实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前的预习,引导学生在预习中独立思考,提出疑问。教师在预习前要设计预习提纲或思考题,让学生预习中结合实际提出疑问。还可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和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后续的深入研读奠定基础。人的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其本质就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式。预习是一个探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解疑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独立思考,并非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而是要让学生的思维、想像,具有大致的方向感及初定的目标。要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对某个事物,或某个现象进行综合思考、思辨。这样对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才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预习要求把课文看两遍,初步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看看哪些是自己已经懂的,哪些是不懂的;有哪些疑惑和收获。然后把预习提纲和思考题与自己的疑问联系起来。第二轮阅读时,可让学生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如至此还无法解决,则留待教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在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解决难懂东西。如此,学生的听课更有针对性了,学习效率就高了。
2 教学中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权
小学语文教师要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还需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在文本阅读中,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与心灵对话,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不断正视自己,激励自己。让学生做个“真我”——说自己的真心话,发自己的真见解,阐自己的真观点。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以势压人,一口否定。而要喻之以理,相互探讨,让学生心悦诚服。让学生服从道理,而不是师道尊严。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我意识才能得以真正的树立。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特殊的葬礼》的教学,可以为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细心阅读、悉心品味。让学生沉浸在美本美读之中,进行读者与作品、读者与作者间的心灵对话。读后,让学生自己先行尝试体会文本中“特殊”“葬礼”词的含意。在阅读中,学生赢得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时空,这样的“留白”教学方式自然会比传统教学的直接讲述法,更受到学生的点赞。在教学实践中自然能收到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3 复习中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要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还需注意要在课后复习的时候,鼓励大家自由发挥,尽情表达。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有着更广阔的翱翔空间。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生命的壮歌》教学结束,教师对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微信和QQ群等现代通讯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注意在孩子复习功课时,多给留给孩子自由想像的空间,让孩子得以无拘无束地进行自主性学习。这一次的作业是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小作文要求以“读后感”的形式,让學生将课文与社会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生命产生一种更深刻、更个性的感悟。微信群里,大家联系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鲜活事例。让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已经又有了进一层的解读。如在大地震中教师用自己身体保护年小的学生,母亲用鲜血维续婴儿的生命,同学以身体的伤残换回小伙伴的平安等,一件件实例不都具有羚羊的献身精神吗?对待孩子的课后复习等问题,学校亟待与家庭形成默契,达成一致,在阅读复习中,要给学生自我由发挥的空间。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复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完成作业。在完成课后作业中,教师与家长都应该扮演配角,为孩子的思维独立和表达自由提供方便。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和拓宽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还可以发掘学生的智商潜力,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进行,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我心灵对话及和家长的对话,通过与教师、同学间的互动交流,逐渐可以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观点,这就是小学生的阅读中主体意识的形成的经过。无数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小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形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云鹤.小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2] 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过程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03).
[3] 姚洁.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