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018-10-15 07:09蒋建寿刘英
大东方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人才培养初中数学

蒋建寿 刘英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习惯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转化成为实际可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人才培养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已经不单单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对于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也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的高低,机械式的学习模式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提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要重视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够让学生对于一个数学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解决一个问题。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深刻的掌握,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自我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能力

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能够促进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明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怎样用公式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能更快速、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不同的数学难题,形成自己处理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进而促进学生自我水平和自我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学习需要学习很多公式、逻辑和原理,学习的过程无味、枯燥,而学生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方式,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就会稳步提升。学生带着兴趣和信心去学习,面对数学难题时就不会退却,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更加有毅力、专心致志。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

(一)勾画重点信息的方法

运算符号和数字是数学中的主要符号,但是这些基本元素是没有实体形象的。有相关的研究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只是给学生简单的答案,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很小的。在解答相关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随时勾画重点信息,并进行对比和参考,然后对题目进行计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随时做好重点与难点的标注。

(二)寻找关键字的方法

目前数学教学中知识点的数量多,并且在每个题目中都会涵盖不止一个知识点,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因此在解答题目时学生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字的方式来解决。寻找关键字能够帮助学生领会命题者的目的,同时也能在脑海中快速的找到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题目的关键信息。

(三)有效结合教师导学的方式

教师导学的方式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思考和课前预习。这种方式的重点在于确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通过预习、讨论、总结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主要涉及到三点,第一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教师要充分的讲解基本概念、数学定理等;第二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训练,做到灵活解题;第三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一定要杜绝学生只听结论不听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了解、熟知解题过程,进而做到举一反三。

(四)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最主要的便是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识。因为在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公式以及法则和定理都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例如,以“零的绝对值”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不仅要带领学生去理解零的绝对值是零这一原理,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正数与负数的绝对值这一内容与其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理解“零既是它的绝对值,也是它的相反数。”在对一些初中的数学公式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去理解它的成立条件以及范围,还需要通过将其运用进实际的例题中让学生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学生可以对这一公式有所掌握。通过深入的挖掘一些基础知识,来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五)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使得数学教学计划可以顺利的进行,并且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合适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教学中来。

例如,以“图形的证明”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个小节的时候,由于学生之前可能对于这个小节的知识并没有太过涉及,所以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图像所呈现出来的数学信息一时之间可能难以理解,更加不用说去将其证明出来了。为了让学生可以顺利的将其证明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来将图形画出来,通过观察自己画出来的图形,找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并且再结合这个小节的相关概念与其他的同学展开讨论。通过创设出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来将课堂的氛围进行充分的调动,如此学生对于这个小节后面所涉及的内容便会有一个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解题能力也就会随之得到提高。

(六)注意课堂讲解的层次性

为了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做到有层次、针对性的教学。在进行这样有层次的讲学之后,学生便可以对所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使得他们的数学基础更加的扎实,从而让他们的数学技能得到加强。这便是所谓的层次性。那么,何为针对性呢?有的学生因为基础不一样,所以在学习一些数学知识的时候,可能便会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学生这个小节学得好,有的学生那个小节存在问题。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请教那些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实在没辙的,可以让他们在空闲时间到办公室来询问,如此来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陆长蓁.让解题能力与核心素养齐头并进——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与培养解题能力的融合[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1):43.

[2]王新禄.初中数学解题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2):25-26.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人才培养初中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