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人泽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印刷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CTP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等都是印刷新技术的代表。在印刷生产与管理中注入新的技术,对于印刷生产的质量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印刷企业对于印刷色彩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印刷色彩管理与印刷生产相结合来提高印刷效率的经验。企业应当在实践中将印刷色彩管理正确应用到印刷生产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印刷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印刷色彩管理与印刷生产的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印刷;色彩管理;生产优化;探讨
1 色彩管理的过程
色彩管理技术的实施包含3个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3C”,即设备校正(Calibration)、特征化(Characterization)和颜色转换(Conversion)。
1.1设备校正
设备校正是整个色彩管理金字塔的根基,对于色彩管理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设备的校正包括了对设备、印刷工艺参数、纸张、油墨等多方面的调整和优化,这一步是色彩管理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难做到的一步。这一步与整个印刷工艺中的印前制版、印刷、材料等多个部门都有关联。目前印刷机比较权威的校正化方法有G7、GATF、SWOP和FORGRA-PSO。
1.2设备特征化
设备的特征化是指在设备校正的基础上输出能够代表设备描述颜色能力的标版如IT8.7/4、ECI2002,然后通过专业的测色仪器以及测色软件获取数据,建立设备所能描述颜色空间(CMYK)与人眼识别色空间(LAB)的对应关系文件。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对设备特征化至关重要,测量人员应该严格进行数据测量操作,并且被測样张是代表设备本身描述颜色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印刷标版样张时,印版上加载的网点扩大、印刷曲线必须是设备校正后得到的校正曲线,同时也是生产时采用的曲线。同时在生成设备特征文件时,分色参数的设置也要重点考虑,UCR/GCR的选择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3颜色转换
在设备校正和设备特征化正确的前提下,颜色转换只需在色彩管理软件里进行正确的设置就很容易实现,这一步的实现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为转换的算法在色彩管理软件里面已经做好。需要注意的是,印刷品从原稿到打样、出版印刷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次转换,并且在一个具有色彩管理功能的软件下进行,否则颜色的转换是不可预知的。颜色转换的方式也需要根据原稿类型、输出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
2 色彩管理与全面的印刷质量控制的关系
综上所述,色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于设备校正,设备校正的目的是得到稳定的印刷参数,而稳定的印刷参数就能得到稳定的印刷色彩质量,只有实现了稳定的印刷色彩质量,印刷色彩管理才会实现其意义,整个关系如图2。稳定的印刷参数是与整个印刷工艺流程中的物料、环境、设备息息相关的,只有通过对生产流程中一切能够影响颜色质量相关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色彩管理最终才能成功地实现。
3 印刷的色彩管理控制
3.1印刷工艺的规范化
报纸印刷是否应当把印刷工艺调整到尽量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呢?按照目前多数报纸印刷厂印刷网点增大的特性来看,如果要让网点增大值达到国际标准或者国家标准所规定的26%,一般需要在RIP时对网点增大进行正向补偿,即在输出印版时有意将数字文件上网点面积率为50%的网点变大,以弥补后续印刷过程中网点增大的不足。对于已经采用涂料纸的印刷特性文件进行分色的文件来说,前期分色是按照大约15%的网点增大值进行分色的,后期如果我们故意在RIP时对网点增大进行正向补偿,再印刷的文件的实际网点增大值约为26%,则中间过程有超过10%的网点增大量,这必然会造成图片中间调和暗调层次并级、丢失。
考虑到多数报纸印刷厂的实际网点增大值并没有26%这么高,我们认为报纸印刷厂不宜按照报纸印刷国际标准ISO 12647-3或者国家标准GB/T 17934.3的要求,把网点增大补偿到26%。而是采用CTP线性化输出印版,即在电脑上显示的50%网点输出到印版上还是50%网点,这样印刷时网点增大值在17%~21%。在这种条件下,印刷含有CMYK实地色块、RGB中间色色块、CMY三色叠印色块和CMYK四色梯尺的测试版,便于后期进行报纸印刷特性文件设置时使用。在印刷测试版时,参考国家标准给出的CMYK实地密度平均值,即T响应状态下含纸白的密度值(C为0.94,M为0.94,Y为0.90,K为1.10),来控制CMYK的墨量,再结合客户需求和灰平衡的再现情况作出适当调整,直到获得满意的样张。
3.2报纸特性文件的设置
考虑到报纸印刷时,很难将图片颜色印刷均匀,如果采用印刷不均匀的印张上的IT8.7/3等测试图来制作印刷特性文件,会出现阶调跳跃等问题,所以建议采用含有CMYK实地色块、RGB中间色色块、CMY三色叠印色块和CMYK四色梯尺的测试版,采集各色块的Lab值,并通过Photoshop来设置印刷特性文件为宜。这种方法虽然精确度差一些,但可保证阶调变化的连续性和平滑性。
具体步骤是:首先,利用密度计测量印刷合格的测试版上的纸白、CMYK实地色块、RGB中间色色块及CMY三色叠印色块等的Lab值,填入如图1所示的油墨颜色设置面板。在图2中,对于一般图片,将“黑版产生”选项设置为“中”,适当限制亮调部位的黑色油墨替代量;“黑色油墨限制”选项设置为“95%”,保证暗调部位有足够的黑色油墨替代黑版;“油墨总量限制”选项设置为“270%”,实际能达到的油墨总量为260%左右,这样可以充分满足国内卷筒纸胶印机速度较低的特性,有助于油墨及时干燥。
4 结语
总的来说,色彩管理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态势,可以证明一点,就是这一技术可以不断满足商业化生产的要求,可以为我们整个生产过程控制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与需要。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对印刷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印刷分工的社会化和处理过程的工业化也不断向前变化发展,色彩管理技术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朱海鸥.试论色彩管理在印刷生产中的应用[J].印刷杂志,2011(01):33-37.
[2] 田全慧,刘真.纸张荧光增白剂对印刷色彩管理影响的评价与控制[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2(06):21-27.
[3] 李栋,宗慧超,徐兰萍,邓凯.基于ICC标准的印刷色彩管理色域映射意图自动选择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9,30(12):91-94.
[4] 顾灵雅,刘瑜,黄蓓青,宋月红,刘江浩.色彩管理在数字印刷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包装工程,2008(10):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