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旺达饭店》看人道主义援助

2018-10-15 02:25程琴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国家利益

程琴

摘要:卢旺达大屠杀,一场本可以被阻止的大屠杀为何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一笔?文章从《卢旺达饭店》这部经典影片入手,对大屠杀惨剧的发生从种族矛盾、国际社会、联合国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了人道主义干预的必要性。

关键词:种族矛盾;国家利益;人道主义援助

影片《卢旺达饭店》以保罗为切入点,将卢旺达大屠杀这个庞大复杂的历史事件细化到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电影的艺术手法来展现这个历史事件。影片中弱化了对血腥暴力场面的展现,主要突出了酒店经理保罗在那个极端主义疯狂的时期,面临各种紧张局势,为保护家人以及一千多名在酒店的难民,一方面与胡图极端势力的周旋、斗智斗勇,另一方面不断寻求国际援助的不懈努力。

位于非洲中东部的内陆国卢旺达以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着两个人口悬殊很大的两个民族:图西族与胡图族。胡图族拥有81%的卢旺达的人口,图西族仅占14%,16世纪图西人建立了封建王国,西非会议将这片领地作为德属东非的一部分划归德意志帝国,这一事件标志着卢旺达殖民时代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卢旺达由比利时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由比利时“托管”。德国与比利时等国家对卢旺达种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强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基于阶层和部落而非种族被划分为两个群体,胡图族人普遍是乡下的农民,而图西族人多数拥有牛畜,这使得图西族人变得富有并掌握了政权。当欧洲人,特别是比利时人来到非洲时,他们与图西族人一同合作加深了这一制度化的鸿沟。在比利时传教士的帮助下,图西族人强迫胡图族人工作,同时否认其政治地位并剥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处于被统治阶级的胡图族的不满和愤怒激化了种族矛盾。1962年卢旺达独立后,殖民者将政权交给胡图族。独立后的卢旺达政府一直对图西族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在图西族与胡图族种族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的过程中,殖民主义者对其进行的种族分裂等政策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4年4月6日,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因飞机失事身亡,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的互相猜疑,在极端主义分子的煽动下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种族大屠杀即“卢旺达大屠杀”。在历时三个多月的种族冲突中,共有近百万人被杀害,其中被杀害的人多为图西族。

联合国作为一个主张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维护国家主权与保护各国人民民权免受侵害的国际组织,为何采取冷漠、坐视不管的态度呢?联合国总部曾多次收到驻卢旺达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发送的预警汇报,大屠杀发生的第四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投票,决定象征性地在卢旺达保留260名维和人员,职责仅仅是调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且维和部队不得采取超越自卫的军事行动。联合国作出这样的反应,主要是安理会中,美国不想重蹈上一年索马里行动的覆辙。1993年,美国以联合国维和部队名义在索马里进行军事干预的行动遭到挫折后,提出了“危国不入”、“不理会无战略价值地区”的构想;中、俄向来对干涉内政持反对态度;英国则紧跟美国路线;法国深谙大屠杀的事实,但又不能马上转变对胡图政府的态度。后来比利时政府以10名比利时维和军人遭到杀害为由,撤出了全部在卢旺达的部队,并带走了所有的武器,使卢旺达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之中。仅仅三个月,约100万人图西族和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温和派惨遭屠杀。影片中的保罗在工作中努力讨好军界政要和欧洲上流社会,在卢旺达被世界遗弃之后,他不断联系比利时航空公司的总裁和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的人,并号召饭店里的难民们联系自己的欧洲朋友,希望能够抓住他们的手。

卢旺达的形势已不仅仅是内战了,应该定性为种族清洗运动,而这个时候美国难民委员会主任罗杰·温特的一篇关于卢旺达种族灭绝的专稿被美国各大媒体拒绝,最后在1994年4月14日的多伦多《环球邮报》登载。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也没有用“种族灭绝” 一次来形容卢旺达大屠杀,理由很简单:如果将其定义为“种族灭绝”,美国和和国际社会即有责任根据1948年联合国关于“防止和处罚种族灭绝罪行公约”采取援救行动,而美国对此不感兴趣。为什么主要大国采取不作为呢?为什么联合国的反应如此消极?最主要的原因还要归结于“国家利益”,卢旺达是非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无论是地理位置上还是自身资源上都不具有战略优势。美国等其他主要大国在卢旺达地区无利可图,似乎才是他们采取不作为的主要原因。聯合国作为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从自身结构而言,在发挥作用时具有局限性,甚至还会受到大国的控制。

从现实主义的观点出发,普世道德不适用于国际社会和国家,国家利益才是一个国家行为的出发点与立脚点。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安全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二战以后,内战的数量急剧增长,且内战外溢成为国际冲突的主要来源。某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极端野蛮的行为时,没有外部更加强势的力量进行干预,大屠杀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其后果和损失无法估量,更有可能波及其他国家,造成冲突升级。无论是为了人类种族的延续和发展,还是防止内战外溢扩大为国际冲突,国际社会和有能力的大国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人道主义干预。

参考文献

[1]李安山.论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的互动——对卢旺达大屠杀的反思[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2).

[2]王丽萍.人道主义干预: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与现实[J].北京大学学报,2000(06).

[3]俞力工.卢旺达大屠杀事件与法国的尴尬[OL].光明网—光明观察,2008-1l/24,http ://guancha. gmw.cn/2008-1l/24/content_862120.html.

猜你喜欢
国家利益
从“光辉孤立”看现实主义对外政策的制定逻辑
浅析罗伯特?基欧汉的国际关系思想
军事力量海外运用的国家利益分析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