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冰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现代技术革新教学的新模式备受学者关注,然而翻转课堂的实际运用往往流于形式,呈现“效果天花板”的现象,翻转课堂以“先学后教”,把知识内化从课后翻转到课中的理念未能作为优势发挥作用。为此,笔者提出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翻转课堂的观点,通过在翻转课堂中融合互联网的跨界、开放平台、应用大数据、用户体验等思维,为学生跨界、个性化定制、体验学习服务,提供翻转课堂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为学习服务;翻转课堂;互联网思维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的产生,翻转课堂作为时代的产物成为革新传统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备受关注。所谓翻转课堂,是把知识学习提到课前,知识内化转到课中,即课内与课后任务的翻转。它是从传统的“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教学流程的翻转,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上,革新教育教学上体现。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借助手机、电脑等客户端接收并观看教师教学微课等帮助材料进行课前学习,教师在课中再利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与工具在课堂上快速测评,获取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效果,发现疑难并把问题收集起来,组织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引导与辅助学生学习,从而解决课前预习的疑难,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然而部分研究侧重关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与形式,其探究流于表面,缺乏以“学习者”角度来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的开展。更有甚者为翻转而翻转,导致翻转课堂的意义并未真正达成与发挥。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笔者通过实际探索发现,为翻转课堂注入“互联网+”元素,使互联网不只是作为技术手段融入到翻转课堂中,更是要以思维方式创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焕发翻转课堂活力。
二、为学习服务的“互联网思维”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一)“为学习服务”的互联网+翻转课堂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育,不再以知识灌输和传授为主,而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信息化时代需要的人才较之以往也是更具综合性的,是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创造了信息化工具与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教育的职能,为学习服务,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互联网+教育”与翻转课堂“为学习服务”的理念不谋而合。
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信息源和节点间的众多联结。分布式知识观,认为学习不只存在个体认知结构里,更发生在人与人,人与资源,技术,媒体,人制品相互作用间。“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教学,不但要考虑到师生、生生间的互相作用关系,更需要把“互联网+”作为重要元素探究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此,笔者以学习者的角度,提出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翻转课堂的观点,通过在翻转课堂中融合互联网的跨界、开放平台、应用大数据、用户体验等思维,为学生学习服务,焕发翻转课堂的新活力。
(二)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翻转课堂
互联网思维,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对各产业至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它是基于丰富资源和海量数据,追求快速创新与迭代,以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跨界融合、大数据应用、平台开放为特征的全新思维方式。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不是一种在线教育,而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服务模式、组织模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思路。
1.在翻转课堂中融合跨界思维,为学生跨界学习服务
运用跨界融合思维重构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重组学习帮助者,实现课前学习内容跨界综合,课中交流与互动跨界多元,课后拓展学习跨界全面。跨界指跨越两个或多个不同领域、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新领域、新模式等。“跨界学习”即集合了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面授与线上学习,覆盖了不同社会文化、不同场所、不同学科等,跨越不同领域边界的学习。在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前学习问题的确定是重点。信息时代急需的是具备双创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而现实社会中各种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寻找解决办法。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打破传统学科教学的局限,以学生的需求、问题为中心。这些问题综合各学科知识,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学会的不再只是某一学科的理论知识或技能,更多的是德、智、美、能上的综合智慧。
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得到更全面的提升,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课中交流的帮助者也应跨界融合。传统课堂的教师代表的是某一学科的帮助者,而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不足以满足现代人才发展的需求。在这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知识的传递与学习存在于人与机器、人与人工制品、人与人间的交互中。因此,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问题的确定应有各学科教师、学生的参与。解决问题时、课堂交流、互动的帮助者,更应该包括人与物,即相关学科教师、对应行业的一线工作者、社会学习者、企业专家、学生;人工制品(资源、产品、学习工具、平台、机器等)。
创客教育、steam教育作为互联网跨界思维在教学应用的重大成果,推动了教学变革。把互联网的跨界思维融合在翻转课堂,以跨界学习打破不同学科间的应用界限,实现知识建构的多元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融会贯通。
2.在翻转课堂中融合平台开放、大数据应用思维,为学生个性化定制学习服务
“互联网+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开放、共享、协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从课前学生观看视频、完成学习,到课中快速小测、获取反馈,课后拓展,每个环节都依赖于平台。然而,目前各种教学网络平台五花八门,教师出于安全和使用习惯,使用自己的平台并把资源和空间设为私密保护,仅限本班学生登录学习。如此却间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交流面,学生的知识来源限于教师资源和同班同学交流间产生,这种通过交流产生的头脑风暴效果也大打折扣。优质的学习资源得不到共享,对教育而言是严重的浪费。只有开放平台,共享大量優质资源,学生的个性化定制学习才变得可能。
大数据在翻转课堂中应用,对于课中快速测评、课后评价获取即时反馈,都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它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改变。通过课中快速测评,教师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从而知道学生课前自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重组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内容与策略也随即更新。不同的学生存在的疑难及需要的学习资源、策略也不同。大数据的应用,为实现“以学定教”,为学生个性化定制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与有力的保障,体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学习服务”。
3.在翻转课堂中融合用户思维,为学生体验学习服务
“互联网+”之所以能融于各行业,产生的新事物为人民广泛使用和推广,重要原因在于其“用户至上,免费为王”理念准确定位。“互联网+交通”创生了滴滴打车、“互联网+商务”创生了网上购物的淘宝、京东,支付方式的微信与支付宝等,它们都深受人们欢迎,人们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便可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这种便利、快捷、省时、高效、无门槛的优质服务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舒适体验。教学正需要引鉴以上做法,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创造资源、工具、环境为学习服务,帮助学习者学习、理解、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大海的文章与绘制大海画面时,对于深居在大山,未见过大海的学生而言是极大的困难。借助虚拟VR软件创设环境可以解决问题。在学生课前学习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他们先亲临其境般感受大海的宽阔与壮观,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各感官系统全方位感受、认识大海。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因停留在苍白文字、与局限的想象空间而导致无法开豁思路的问题。“用户至上”的思维给予我们启示,翻转课堂的发展及推广,可以从创造“超强”的用户体验,提供便利、省时、高效、无门槛的优质服务上着手。如学生课前预习、自主练习的平台与学习资源免费、无门槛,客户端不需要太多硬件要求,任意一台手机即可登陆學习。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产生智力游戏币、奖励学习币等相关激励产品,给予学生激励兴奋的用户体验,鼓励学生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等。达到为学习者服务零距离,学习零门槛。
三、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新技术与智能化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的出现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教学的变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翻转课堂,通过在翻转课堂中融合互联网的跨界、开放平台、应用大数据、用户体验等思维,为学习服务达到良好效果。然而具体的实践应用策略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邦奇.为学习服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模式及实现途径[J/OL].中国电化教育,2017-10-09.
[2]谢幼如,吴利红,邱艺,等.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课程视角[J/OL].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4.
[3]张韵.“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J/OL].中国电化教育,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