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调查

2018-10-15 02:25金双丽姚蕾姜珊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

金双丽 姚蕾 姜珊

摘要:文章以“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为调查工具,调查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现状,发现其整体学习性投入水平并不高,存在多方面问题,需进一步结合实际做出调整改变。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性投入;NSSE;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概述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最早由美国大学研发,其设计目的是为对学生在校学习投入程度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以对教育质量进行改善。2007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引进NSSE,并对其进行本土化编制使用,至2012年形成汉化版的“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2012)”,其调查指标体系主要由五大可比指标、七项教育过程分析诊断指标和一份深度学习子量表构成。

本次调査根据NSSE-China 2012改编制定“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学习性投入测量和个人基本信息两部分,共含85个题项,选择在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研究。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调查分析

在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后,围绕NSSE的五大可比指标和七项教育过程分析诊断指标进行了详细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调查分析。

(一)NSSE五大可比指标调查分析

由上表得知,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学习性投入上得分不高,说明学生学习性投入总体状况并不良好,并与其他院校存在较大差距。但整体而言,其调查在五大指标的得分模式上与全国常模的数据分析也有类似之处,即皆是校园环境支持度>学业挑战水平和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两者几乎重合)>教育经历丰富度>生师互动频度,这与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大背景也息息相关。

1.“学业挑战水平”

在达到任课老师的课程要求努力程度上,超过一半学生选择了“有时”和“从不”,说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和任课老师要求是不够和偏低的。在学生课程论文/研究报告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上,一学年中48%的同学能阅读1-3本相关学术论文或报告,而28%的学生未有阅读;以此同时,在所有课程学习中,约有70%的同学会需要提交1-4篇课程论文作为作业考核或完成学习要求,我们发现课程论文提交量和学习阅读量之间是不相匹配的,没有足够量的阅读学习,让我们对论文质量也不得不有所思考。

在任课老师推荐和指定专业课本阅读上,62%的学生在一学年内能阅读了解1-3本,而仍有11%的学生没有阅读(如图1)。学生在课外实际投入学习时间也远远不足,57%的学生一周7天课余用于学习的时间在10小时及其以下,而仅有不到10%的学生会花费30个小时以上用于课余学习,包括自习、阅读、写作、完成作业/实验或其他学业活动等(如图2)。

2.“主动合作学习水平”

主要调查学生课上、课后的学习主动性及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的情况,均值得分2.62,学生整体主动学习交流情况并不良好。

3.“生师互动频度”

主要调查大学生在校期间与接触较为频繁的两类教师,主要是任课老师与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交流互动情况。

从图3可知,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极大部分停留在“有时”层面,说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并没有太多的密切交流,但却也有所差异,从以上问题反映来看,在与两类老师的互动中,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学业关系最为密切,师生互动还相对频繁;而班主任或辅导员将与学生在校的整体生活紧密相连,除学业之外,也还需要更多生活、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交流,而在这方面的师生互动是还比较缺乏的。

4.“教育經历丰富度”

学校鼓励和学生本人都比较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认识不同背景的同学,倡导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学习与成长。而在学生可能参与的社会学习实践活动方面,相对于志愿服务、实习、教学实践活动、参与社团组织、证书考取等这类普适性活动,在第二语言与海外学习、辅修第二专业/学位、参与科研项目与学术竞赛活动等这类学业要求高、专业实践强及技能提升空间也比较大的活动上,由于学校或学生个人本身很多条件的限制,即使学生有计划想要去尝试,但正真实践完成的情况并不多,同时相对而言,几乎从没有想过或“没有计划”去参与的比例也较高。如图4所示。

5.“校园环境支持度”

在为学生学业提供帮助,应对经济、人际关系或情感问题,更好融入大学生活等方面,学校相对较好的为学生提供了足够支持,而在学生与周围群体关系的调查上发现,如图5所示,在与四类群体的关系中,学生与同伴同学、任课老师的关系较好,与班主任、辅导员关系次之,而与学校行政人员关系得分最低。这反映出来,班主任、辅导员、学校行政人员既作为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同时又是教学工作的服务者,在这双重角色的定义下,如何做好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是十分值得去思考的。

(二)NSSE七项教育过程分析诊断指标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发现,在下列七项指标中,“课程教育认知目标”、“向学/厌学”、“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得分较高,“课程要求严格程度”、“课程学习行为”次之,而在“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和“在校满意度”上得分较低。

1.“课程教育认知目标”

主要考察大学课程在记忆、分析、综合、判断和运用五大认知目标上的强调和达成,目前学校课程认识目标设立良好。

2.“课程要求严格程度”

主要从学生阅读量、写作量和论文撰写质量、课程考核方式上来分析,前两者据前面分析情况并不乐观,而在下列四种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上,学生认为四种课程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和“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激发自己更好的学习,除论文或实验报告考核外,均值得分皆在3.0以上。以此同时,我们发现,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本是大学里比较常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考核方式之一,但学生对其认可和评价并没有高于其他方式,反而成为得分最低的,这其中原因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如何更好地根据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提出严格的课程学习要求和进行有效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对最终学生学习收获和学校教学质量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3.“课程学习行为”

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和课余学习行为两方面,均值2.7分,属中等水平;同时,课余学习行为得分略低于课堂学习行为,说明学生在课余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监督管理上还有待提高。

4.“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

主要是指参加常规课程以外的学术项目和活动,从而有效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前图4所示,学生在课外拓展性学习表现上并不好。

5.“向学/厌学”

均值得分2.96,整体良好,说明学生对自身学习有比较好的认知和态度,表现出想学、乐学的状态。但在对自己未来学业期望的调查(图7)中也发现,仍有15%左右的同学对自己的大学并没有太多期待和规划,还属于“没想过,走一步算一步”的状态。继续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其贯穿于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关注学生整体学习态度和行为變化是十分必要的。

6.“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

如图8所示,学生认为大学学习使其在多个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批判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等方面,而在多元化与国际化视野、写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与有效合作能力方面提升幅度却相对没那么高。

7.“在校满意度”

在对所就读学校整体教育经历评价上,集中选择在“一般”和“较满意”;在是否会重新选择进入该校学习上,学生选择意见比例相当,一半倾向于“会”,一半倾向于“不会”,说明学生实际大学学习与理想大学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和不满的,对目前学校教育和学习收获的体验、评价及满意度并不高。

(三)不同个体特征学生学习性投入差异分析

经过SPSS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F检验,发现大学生学习性投入在不同性别、年级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sig<0.05)影响。整体而言,男生、有学生干部经历学生的学习性投入水平普遍高于女生和未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说明男生更善于在课堂、课余主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学习和互动,有更丰富的教育经历和对自己严格的课程要求,对校园支持度的感受和教育收获也会更多。担任学生干部与老师、其他同学间的交流互动会更多,在一直强调班干榜样作用的影响下,他们本身对自己的学业要求和学习行为也会更加注重,有更积极的学习动力和规范的学习计划要求;同时在学习工作中,也将会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参与更多校园学习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也能感受到更多校园支持和与老师的密切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年级上,大四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性投入水平,而大二学生得分最低,我们发现“大二病”(进入二年级后,学生失去对大学的新鲜感,同时又还没有感受到进入社会的压力,并进而会产生自我放纵的心理,经常表现为趣课、睡懒觉、缺乏进取心,各种迷茫拖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等)现象在学校教育现实中明显存在。除此之外,民族、家庭背景、学生综测对学生学习性投入也有一定差异影响。

三、结语

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其学习性投入情况并不良好。在五大可比指标和七项教育过程分析诊断指标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有需要提升的空间。如学业挑战和课程严格要求不高,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时间、阅读量、写作量严重不足,学生教育经历特别是课外拓展性学习不够,学生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不高,生师互动水平偏低等。同时,不同性别、年级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对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有显著差异影响。需要全面结合实际做出调整改变,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收获和学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美娟.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邹杰梅.重庆市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査[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