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陈晓娟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把握舆论导向正引导性,挥新老媒体的合力作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高契合大学生特点,占领新媒体阵地;建立完善评估体系,争取传播的主动权。
【关键词】新媒体;微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媒体成为现代生活小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和外延在小断深化和拓展,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高校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积极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是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微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微媒体( Micro Media)是目前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信、微电台等为代表的“微”事物形成的媒介矩阵,具有强大的融合性和高效的传播力,随之而来,微媒体正大范围、深度的改变着世界。在大學生价值观教育方面,微媒体也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微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新平台,在大学生中有着高普及率、高使用率等特点,必将推动全新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带领我们进入新的教育发展阶段。
微媒体的发展历程
在Web2.0的时代,微媒体以其知微见著、以小博大的特点聚合起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了互联网平台最前沿的新媒体明星。
微媒体相较于其他新媒体,它的流行与自身特点和外部机遇都是密不可分的,具体来讲,可以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从内因来看,微媒体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低门槛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主要是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作为传播媒介的,智能手机、iPad和4G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人可以更方便的参与,随时随地可以与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欢乐。另外,相较于BBS与博客上必须以高质量发言才能吸引众人目光,微媒体显然打破了这一局限,不需要高谈阔论,也不需要见解精辟,短短几句话、几张照片就可以获得朋友关注、点赞等等,使“平民大咖”成为可能。
(二)时间碎片
微媒体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微媒体便可以充斥人们任何的时间碎片。等车、聚会、饭前餐后、散步、聊天等等,任何一个可以想到的时间碎片都可以被利用起来,随时查看好友进行了哪些更新,是否有人回复了自己发的照片,是否有人@自己。微媒体为正在无聊的人们提供了打发细碎时间的可能性,这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是一项巨大变革。
外因来看,微媒体的发展也离不开机遇。首先是手机成本大幅下降,移动网络技术迅速提高,使智能手机和4G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不再是年轻人的专享,微博、微信成为全民参与。其次是APP应用市场迅速发展,软件开发热门,Android和ISO系统各种新颖APP层出不穷,这些APP大多具有一键分享功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及时分享到微博、朋友圈,以最快的速度在人群中扩散,在微媒体领域内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玩手机再也不是一项孤独的行为,而是全民互动。
二、微媒体环境下,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一)把握舆论导向正引导性,挥新老媒体的合力作用
高校微媒体平台建设必须注意舆情监控,把握舆论导向的正引导性。网络上不可避免的充斥着一些对社会不满、对生命不珍惜的言论,甚至曾经有少年在微博进行自杀直播,吸引了数万条留言,引起了网络围观事件,这些消极的舆情信息会对大学生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一旦没有受到及时监控与处置,或者官网微博未能及时发出声音,那么各种小道消息就会趁虚而入,并且极有可能迅速被公众所接受。此时再进行补救,则会收效甚微,对舆情控制无济于事,甚至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大学生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获取知识之外,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还需要完善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新媒体应用的主体人群,当代大学生虽然文化层次比较高、思维也相对比较理智,但是由于人生阅历的不足,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尚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其自身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行为规范受到很大考验。因此,高校应该在课堂中、在活动中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一是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作为高校课堂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邀请新媒体领域专家、学者授课,开展大学生为主导的微媒体作品征集与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筛选、解读和传播的媒介素养。二是依托于校园新媒体平台,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微博、微信的管理与互动,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分辨能力,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准则,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充分自律,成为合格的网络公民。
(三)高契合大学生特点,占领新媒体阵地
根据2015年一份“95后陌生人社交报告”,聊天时,95后60%的内容为图片或表情,90后70%的内容为文字或语音,年轻人的社交习惯正在发生转变。随着95后已经逐渐步人大学、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根据这一群体的社交习惯和规律,在微媒体的内容选取和版式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主要关注点以及聊天习惯。
在高校微博建设上,要注意原创与转发的统一,除了转发有教育意义的热门微博之外,还要注意定期更新高质量的原创微博,配合相应阶段学校宣传主题以及时更新,比如“3.5”学雷锋日推出互帮互助、诚信友善主题微博,6月份毕业季推出关于如何坚持职业操守的主题微博、”10.1”则推出关于爱党爱国专题微博,紧随时间节点发展,在题材选取上注意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官微粉丝茹性,发挥更大宣传功效。
(四)建立完善评估体系,争取传播的主动权
对高校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进行相关的完善评估,建立完善传播指数评分标准,对其传播力、影响力等进行科学评估,对官方微博、微信的传播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发挥出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领地的最大作用和功效。目前被采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分别是微博传播指数BCI测算、微信传播指数WCI测算。
微信传播指数WCI采用数据:总阅读数R、总点赞数Z、发布文章数N,该账号当期最高阅读数Rmax、该账号最高点赞数Zmax。
采用指标:总阅读数R、平均阅读数R/N,最高阅读数Rmax,总点赞数Z,平均阅读数Z/N,最高点赞数Zmax,点赞率Z/R。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只有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新媒体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才能促使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规范和精神主导,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中国青年报,2014.
[2]车桂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理论观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