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满昌
摘 要:民主的含义是国家统治权归属人民,人民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从古自今,会议成为了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西方的议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喜爱民主的人,一般也喜欢开会。当代中国“两会”是一项重要的民主形式,它成功运行了60多年,符合中国的国情,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两会;民主;发展
每年春天,被称为“两会”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同期召开,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的民主生活。它成功运行了60多年,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当代中国“两会”是符合国情的民主。当代中国“两会”是人民的历史选择。翻看中国近代历史,伴随西方民主理论的传播,中国社会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变革运动。从洋务运动的自强新政、戊戌维新的救亡图存到清末新政的王朝自救,统治阶级以极其复杂的心态进行着自觉和不自觉的政治社会改革。在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中,清政府逐渐调整和改造了相沿已久的“祖制”,并不自觉地朝着近代化的建制迈进,学习西方的议会民主便是一例。清廷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设置,如资政院、谘议局,成为“中国近代政治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二者也在1912 年 2月后先后自行消亡了。孙中山认为中国的民主欲先发达,“集会”是第一步,于是开国会,欲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共和。民国国会被军阀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沦为军阀们轮流坐庄的工具。南京国民党政府曾开过两次“国民大会”,只不过是掩盖独裁专制的一种装潢而已。这说明近代以来模仿西方在中国搞议会民主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因此,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议会制,袁世凯、曹锟都搞过,已经臭了”。对于中国要实行什么样会议形式来实现民主,在中国革命和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带集体作了理论和实践探索。1948 年 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报告中,系统列举了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理由。“现在我们就用‘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名词。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弘扬民主的精神,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几年了几年人民代表大职能后,于1954年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政协为主要载体的协商民主制度。从此,以此为依托的中国的“两会”民主得以发展壮大起来,经过60多年的政治实践,已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载体。
当代中国“两会”符合现实国情。当代中国“两会”民主政治产生于中国大地,深深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中,与中国的国情不可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可分。“两会”民主中的协商精神,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和合”、“包容”等思想在发展当代民主政治中的运用;“两会”民主的政治参与的原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家园,政府是全体人民的政府,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广大人民积极参与;“两会”民主中多党合作思想,是因为目前还存在8个民主党派,它们联系着一大批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爱国者,任何合法的政党不应被排斥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任何群体的利益不应受到忽视,任何个人的积极性不应受到压制,所以8个民主党派都是参政党;还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人口几乎已十四亿,55个少数,即使人口规模只有一两千人,都应该自己的代表议事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制定、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国还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还有散布在世界各地、心系祖国的海外侨胞,“两会”上要有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这些同胞的声音。总之,历史和现实证明,当代中国“两会”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
二是当代中国“两会”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现。“两会”民主保障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享有前所未有的广泛的民主。每年的两会,都有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和经过民主协商推举产生的政协委员,怀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感,带着人民的期盼和嘱托,聚首首都或当地的行政中心城市,用10天左右的时间,讨论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和通过重大法律草案,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建设发展大局以及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建言献策。尽管与会者原来的地位、岗位不同,他们都是以“代表”、“委员”的平等身份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上洋溢着浓厚的民主气氛。他们的每一次发言、每一个表决,都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见和意志。
“两会”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平台。两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化平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当前中国社会利益的多元化的格局形成,会议民主依靠其形式多样、重视程序、充分参与等诸特点,有效地整合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成为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的又一路径,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为深厚的社会土壤。它既是一个言论较场,也是一个充分发挥民智的平台,还是一个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的契机,又是一个整体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载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即有基层群众,也有专家学者,也有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农民工。两会议题无所不包,从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到免征农业税;从机构调整,到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小到老百姓的财米油盐,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是与会者探讨的对象。会议上观点对撞,视角融合交锋、交流与交汇的过程,就是一个决策过程。以上种种,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三是当代中国“两会”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间,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两会”民主取得了长足进步。“两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化平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产生了明显社会效果,反映了“两会”民主正从政治体制内向社会生活的方面逐步扩展。
“两会”促进了百姓的政治表达。民主的基础是表达,没有意志和利益诉求的表达,就没有民主。民意是普通民众对于自身利益的诉求,是个体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评价,也是日常状态下的产物。民意不是空洞的,而是一个个个体意愿的总和。“两会”建立一个个畅通的渠道,让群众反映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也就极大地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两会”让老百姓的许多建议就放到决策者的案头上,从中国的民主参政议政制度进步的角度来看,会议确确实实为老百姓的民意表达却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两会”整合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随着当前中国社会利益的多元化的格局形成,“两会”民主依靠其形式多样、重视程序、充分参与等诸特点,有效地整合了社会主义选举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为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的又一路径,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为深厚的社会土壤。通过“两会”这个窗口,人民的建议和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推动着民主和科学的决策。两会上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也是在交流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当代中国“两会”民主给广大人民带来对民主政治最直观、最亲切的感受,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通过“两会”人民对民主政治有了切身的理解,这也有助于参政习惯的养成、议政意识的提高,促使更多人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进程中,这种民主形式和民主景象是世界民主史上少见的,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民主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黄福寿.中国协商政治发生与演变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
[2]毛澤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65页.
[3]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