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实主义对五四文学的影响

2018-10-15 09:11沈可甚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现实主义

沈可甚

摘 要:现实主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是,给当时的人们送来了不一样的世界观,给中国的新文学和20世纪的中国历史融入了一种崭新的活力。可现实主义理论在当时中国的推进却具有不唯一性,有多重可能性。而中国文学家们多取法于法国、日本、苏俄,作家们深受各种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从而打上了多重烙印。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一下现实主义对五四文学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现实主义;五四文学;现代文学

中国的现代文学可以追溯至晚清时期,在清末民初的文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现实主义萌芽,但究其实在“五四”之后,现实主义才逐步发展成一种比较独立、完善的文学形式。因之,20世纪20年代,亦即“五四”之后,可以看作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在现代性语境下发展的开始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现代文学的多层次矛盾和时代的复杂语境,中国的现实主义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面貌。

一、现实主义概述

(一)现实主义是现代文学的主题

文学艺术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出现是对现代性的局部批判、对城市文明统治和工具理性的反叛。而在中国,五四文学却推崇现代性,特别是科学和民主两方面,并不反对现代性。所以,五四文学的潮流既不属于浪漫主义,也不属于现实主义,是属于启蒙思想的运动。尽管五四文学也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却因为启蒙思想的需要,在经过选择和变更后,使之成为了启蒙思想的开端。就这一层面而言,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的主导文学思潮,不过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因为不具备一定的物质文化背景,20世纪早期的中国现实主义发起的文学运动中,当时的人们对从西方舶来的思想方法,在选择接纳时,总是从民族角度出发,以传统的文化思想心态来阐释,对现实主义亦然,以致让其脱离了现实主义理论固有的内涵[1]。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多面向性

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时候,所对应的是西方现代性源头即西方早已出现的现代文学流派。现实主义即法国由司汤达、巴尔扎克首先发动,然后经过福楼拜、左拉的改善,最终提出现实主义,亦即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恩格斯的经典定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

相比于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呈现的色彩多种多样。比如鲁迅,尽管他的小说一直带有经典现实主义,但是也带有一定的现代主义;郁达夫处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更倾于现实主义,也有日本“私小说”的取向;蒋光慈具有“写实主义”的教条和浪漫的渴望;茅盾从早期写实的“为人生”转向满足总体性真实、具有鲜明革命立场和强烈现实意义的现实主义,等等。

二、五四时期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一)现实主义的传入与早期倡导

起源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是中国历史进程发展的必然,但是明显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推动,深受世界近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20世纪前期走出封闭的中国,文化思想的科学主义文化背景使得五四文学被西方所感染,不断发起对现代性的赞扬,不断地发扬科学和民主,这为将科学精神作为基础的科学现实主义的传播视为现代文学的创作思想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语境。在文学革命的启蒙的背景下,人们着重审视现实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黑暗的现实,讽刺落后的民族思想,使人民摆脱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以梁启超、陈独秀、胡适、胡适、周作人、茅盾为代表的“为人生”的文学创作宗旨,都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程度的介绍和提倡[3]。

(二)现实主义理论的译介

在越来越多的文学革命先驱的关注中,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启,中国文学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一是翻译国外现实主义文章出现了热潮;二是继《新青年》,《少年中国》有系统地刊载了一大批有关现实主义的文章,很大力度上促进了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1920年,周无、李劼人、田汉等文艺人士还不断地在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分别对法国和日本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了系统性介绍与评价。之后,现实主义理论受到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当时比较主流的报刊,像《时事新报》《晨报副刊》等都不停地翻译和发表了与现实主义相关的文章。1922年4月24日,周野荪就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剧本创作的要素》的文章。文中把带有“好的艺术”“深刻的描写”“切实的理想”和“精密的观察”等四种特征的一些文学剧本称为“确有现实主义,而兼有浪漫主义”的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他还分析了现实主义的理论特点并评述了那时候的中国文坛的情况,认为:“以社会问题作材料的现实主义,不止可以化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滥污作品,而且无异乎是文学界的革命了”[4]。

三、现实主义对五四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赋予五四文学以科学性

科学精神和科学原理让现实主义引入到文学领域,使得文学创作活动具有了科学的指导,这与20世纪初叶国内启蒙运动张扬科学与民主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文化的确认相适应,从而加深了追求工具理性的五四文学对现实的关注度,也是现实主义文学为中国文坛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现实主义赋予五四文学以客观性

现实主义高度侧重于文学的真实性,是解决当时的中国文学不真实、不客观等问题的关键措施,为五四文学的建立树立了典范。现实主义的这种对现实生活与社会的关注性也正好符合人们对文学使命的客观诉求。它为五四文学的建立树立了一个优秀的典范,使五四启蒙运动批判旧文学,发展新文学很给力。现实主义主要是创造性的思想、科学的方式,非倾向于注重作品,描写和叙述提倡绝对的客观和冷静,控制和调节启蒙文学的自我因数在文学作品创作上的过度影响,促进了启蒙文学因素的客观性,也推动了五四文学在主观及客观两方面的真正意义上的协调与统一[5]。

(三)现实主义赋予五四文学以批判观性

虽然现实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揭露,而启蒙主义所批判的则是封建主义的丑恶,但是现实主义对黑暗的社会原型与人性的善恶开展了全面、冷峻的揭露的文学态度与创作经历,更使五四文学得以发挥最大化的文学启蒙的作用,进而完成作家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和国民麻木性的全面批判,进而唤醒人们对自由与民主的向往,推動社会的进步。

四、现实主义对五四文学作家的影响

(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现实主义通常注重现实中的社会生活。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在欧洲巩固了统治地位后,特别是其后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由于社会制度的缺欠,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频发并且不断恶化,比如违规的金钱交易等等。问题的所在让文学的先知们无法等闲视之,只得以冷静而务实的眼光来审视社会,揭露其各种社会问题,于是由此诞生了现实主义的热潮,产生了现实主义作家,但大部分的欧洲现实主义作家只是批判社会问题,尚欠缺社会改革的责任感。

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五四”中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观得以更新,具有了很强的历史责任感,不仅揭露社会问题,还想借此改造社会。比如陈独秀等推崇“写实主义”,来揭示各种社会问题,促进思想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鲁迅也将“揭露病苦,进行疗救”作为創作的主要目标,将全部心思用在批判封建思想以及封建伦理道德上,推动思想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改造。他先是写《狂人日记》《药》等小说,表明要“听将命”,意思是要将自己的创作与革命同步[6]。新文学中的第一个十年里,其前半期出现的“问题小说”中,很多年轻的作者由于新思潮的影响,对研究人生社会的各种问题产生了兴趣,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迷茫、伤感的情味,但是在苦求生活答案的不懈精神之后,也存在着反对封建主义、进行现实社会改革的责任感。综观当年的文学,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为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二)开放的形态

“五四”现实主义诞生于很多的外国文艺思潮流派进入中国时,和欧洲的现实主义思潮不同,其本身存在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发展过程。它在“五四”文学潮流中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和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潮流派是共存生的。这导致了它将会吸纳与使用更多思潮流派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实际上,大部分年轻的新文学作者刚进入文坛的时候都曾热衷于浪漫主义,然而随着现实的不断变化,逐渐转向了现实主义,只是他们在将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思路的同时,还不同程度保留着浪漫主义的一些表现方法与艺术手段。

五、结语

尽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并没有如陈独秀所希望的占据新文学中的主要地位,但现实主义却还是对五四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前面所讨论的,五四文学受到了西方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想很大的影响,以致其主流的启蒙文学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总之在现实主义和其他文学思潮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下,启蒙文学赋予了五四文学反封建,促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引领着五四文学的创作方向。同时现实主义文学是想让中国文学得以丰富,也让启蒙文学更为多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抹亮丽的景色。

参考文献:

[1]祁志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价值转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02):61-75+96.

[2]祁志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反思[J]. 上海文化,2015(04):26-39+124.

[3]秦家琪.“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与人道主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1):10-16.

[4]杨春时.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是启蒙主义——现代性视野中的五四文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5-13.

[5]王达敏,胡焕龙.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与流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1):28-37.

[6]贾赫男.“五四”文学思潮下婚恋小说的文学书写[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4):4-6.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
中国现代文学教堂书写的空间叙事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讲授到接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再思考——兼及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新路径的探析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