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语境下的超脸谱化研究

2018-10-15 07:42刘海涛
南风窗 2018年21期
关键词:脸谱化朝代斯蒂芬

刘海涛

斯蒂芬·哈尔西的著作《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给我们打开了汉学超脸谱化研究的一扇窗。

对于一个行将步入膏肓的朝代,人们往往陷入一边倒的思维与判断定式,认为它只是新生事物的阻碍与萌生之地,而绝无其他积极意义。面对腐朽的晚清,似乎更是如此。但斯蒂芬·哈尔西做了一个大胆论断:在9世纪,中国就已转型为堪与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相提并论的军事-财政国家。

斯蒂芬·哈尔西是一位历史学家,他在世界史的语境下将中国那段屈辱岁月赋予了光明的角度,中国读者可以引以为豪。然而,自豪之余,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反思: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什么?学术讨论尤其是历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是什么?它的研究基点又在哪里?

《追寻富强》为学术的研究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开始和参照物。本书从晚清政治羸弱、衰败不堪、分崩离析的论述中跳出来,摆脱了朝代循环范式这一历史朝代脸谱化研究的束缚,重新思考“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中国今日和往昔的领导者们完成了哪些伟业;他们为何制定一系列独特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中国是如何崛起的”这些问题。

它的研究与论述,是基于当时全球化的整体考量。当时的清朝,与莫卧儿帝国、奥斯曼、萨法维等王朝一样,经历了几百年的辉煌,急速进入衰落期。与其他王朝不同的是,清王朝虽也尽受侵略与折磨,却保持了相对的主权、自由和独立。换言之,这是晚清强于当时其他诸帝国的地方。

斯蒂芬·哈尔西行文至结语时,点出了关键:“1911年到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国家建构更多是在旧有主题基础上的变奏,而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方向。”这是本书历史性价值的体现。因为整本书的论述都是建立在世界历史语境下的,也就是说,是建立在横向与宏观的历史维度上的。将这一延伸至中国当代以至未来走向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摆放在我们面前,更具有其历史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历史唯物性。

与其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我更愿意把历史看作一个“囚徒”,需要一个理解它、懂它的人为其辩护、还其自由。即使被枪毙,但首先应得到作为一个人的应有的尊重。

斯蒂芬·哈尔西正是这样一个懂历史的人。他没有把历史强制打扮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而是尊重它,还其尊严,让其每一分努力都在其应有的位置显现其应有的尊严。哪怕这尊严是渺小的,甚至卑微的。?

《暴力的阴影:政治、经济与发展问题》

[美]道格拉斯·诺思 著

刘波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年6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领衔的制度经济学家将《暴力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九个发展中国家,揭示为了遏制始终存在的暴力阴影并平衡不同精英群体的利益,政治控制与经济特权如何互动,创造不同的平衡结果,从而决定各国的迥异命运。

《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

[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著

王剑鹰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本书对北美的民俗各元素进行了详细考证,從宗教、地域、语言、建筑、群居模式等多个方面厘清了美国文化的源流,全面呈现了殖民时期美国的文化面貌,阐发了美国早期四种文化传统所内含的理念、互动融合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英]西蒙·巴伦-科恩

高天羽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

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

猜你喜欢
脸谱化朝代斯蒂芬
轮椅上的天才——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G·雷兹《完全音乐理论教程》述评
猜朝代
朝代谁也不服谁
朝代谁也不服谁
斯蒂芬·库里招牌动作之掩护投篮
斯蒂芬·霍金:探知外太空,保人类长存
预测希拉里一旦当选后的对华政策,要避免“脸谱化”
论十七年小说脸谱化叙事中的反面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