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花
(保山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云南保山 678000)
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可谓利国利民。如:隧道工程、化工建设项目、水利工程等。但工程建设属于改造自然行为,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根据美国相关学者调查研究,工程建设引起的污染问题占环境污染总体比例34%左右。另外,这些工程项目拆除后,会产生大量固体垃圾和有害物质,其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准确把握环境影响要素,施工前要认真分析周边自然环境情况,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工程建设引起环境破坏问题和负面影响。
工程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如:地下工程、路桥工程、水利工程等。但工程项目建设是一把“双刃剑”,虽能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却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起无法挽回的破坏。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探讨工程建设中应把握的环境影响要素: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水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率达到57.3%,工业污水排放量日均达到100立方米,综合污水排放量达到56亿吨。而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磷、氨氮、汞、镉。实际上,很多工程项目建设都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破坏,工程施工中的废水、污水排放,水下灌注泥浆排放,都会引起水环境污染[1]。另外,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废弃机油,会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生物,削弱水体自净化能力。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一些工程建设会破坏周边生态系统,严重影响周边生物多样性。如公路、水利工程建设会改变周边生物生存条件,甚至打破周边原有生态平衡,导致周边动植物大规模死亡。例如:兴建水利工程会淹没陆地,便会迫使周边部分生物大规模迁移,没有迁徙能力的生物则要面临死亡[2]。且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水环境变化,同样会对水生物生存造成影响,导致周边水生物大规模死亡。
工程项目建设会改变周边地质条件,不论施工期间,还是竣工后都非常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如:大坝工程、交通工程、渠系工程等。这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原有植被与表土关系,使土地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受到雨水冲刷后便会发生水土流失。根据中国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94.91平方公里[3]。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地生产力,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会影响周边生态平衡。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道,工程建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工程建设前要先对工程环境敏感性进行分析,考虑到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环境敏感点,分析工程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从而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为例,该工程隧道开挖量大,涉及诸多水资源保护区和著名风景区及是水土流失预防区,施工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如:水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因此,工程施工前要做实地勘测工作,控制环境敏感点。
为保护水环境,降低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应优化工程进水口选址方案。在具体施工中要考虑水源、水质保护,根据施工条件,结合生态建设需要,合理设置所需机械设备,并要求不得向附近水源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不在水源保护区附件设置弃渣场地。应根据过程周边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筑进水口位置,根据工程条件,做好水源保护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难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不仅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估。且要加强追责,落实考核、奖惩、责任等制度。具体来讲,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推进环评工作,发挥行政机构监管作用,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明确破坏责任和补偿主体。另外,要建立配套环境补偿机制,抽取工程资金用于环境修复,缓解施工环境破坏问题。
云南某建筑工程地上20层地下1层,采用了剪力墙结构,以冲孔灌注桩为基础,基坑施工主要信息施工法。该工程基坑支护东南侧至西南侧采用悬臂式排桩支护体系,排桩采用冲孔灌注桩。基坑侧壁揭示土层主要为微-不透水层,故采用明沟排水的方式进行降水其余部分采用放坡喷锚支护体系。
本工程基坑开挖对于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但是建筑周边道路有可能受基坑地表水流流失的影响,且建筑有可能发生沉降问题,因此在坑外设置监测点,采取了坑内明沟降水方式,并时时观测建筑沉降倾斜位移问题,制定的应急措施包括坡顶卸载、坡底反压(包括用挖土机回填和砂袋堆砌)等。该工程土方开挖与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中,周边居民可能会受到机械噪声的影响,施工过程应尽量减少机械设备噪音对周边环境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时应获得相关职能部门许可。
图1 建筑环境影响因素
通过正文可知道,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易改变周边小的生态环境,引起污染问题。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前,要做好工程规划,加强环境影响评估,而且要通过追责方式,使施工方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避免破坏施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