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瑾,李 凯
(1.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西安 710021)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传统认为继发性高血压所占比例很小,但近些年,继发性高血压的诊出率明显增高,也逐渐得到重视。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其中内分泌性疾病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将研究年轻人群中内分泌性高血压与性别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诊治的40岁以下(含40岁)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民族、职业、籍贯不限。排除标准:肾病、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及不配合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的患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不同时间测三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均收缩压超过140 mmHg或舒张压超过90 mmHg。按性别分为两组:①女性组75例,平均年龄33.11±5.43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49例,内分泌性高血压26例,其中原醛症12例,嗜铬细胞瘤4例,库欣综合征10例;②男性组152例,平均年龄31.55±6.25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34例,内分泌性高血压18例,其中原醛症9例,嗜铬细胞瘤5例,库欣综合征4例。各组入选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患者均需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甲功、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双侧肾上腺CT、双侧肾动脉超声、血醛固酮、血皮质醇节律、血儿茶酚胺、血浆肾素活性及尿17-羟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尿醛固酮、尿苦杏仁酸等检查。所有患者首次血压测量必须测四肢血压。
实验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先比较男女两组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所占的比例,再比较两组中原醛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所占的比例,均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平均设定为α=0.05。
女性高血压组中内分泌性高血压比例比男性显著增高(P<0.01),其中女性组原醛症比例比男性组显著增高(P<0.05),库欣综合征比例比男性组显著增高(P<0.01),嗜铬细胞瘤比例与男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男女两组高血压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所占比例的比较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引起心、脑、肾多脏器的损害,对社会危害极大。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我国年轻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大多数年轻患者都按原发性高血压予以药物治疗,而漏掉了相当一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较原发性高血压症状更重、危害更大且病因隐蔽。原醛症病人常发生心血管并发症(14%~35%)、脑卒中(15.5%)、蛋白尿(24.1%)及肾功能不全(6.9%);嗜铬细胞瘤可有多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包括高血压急症、心肌梗死、休克和多系统衰竭[1]。80%的库欣综合征病人有高血压,其中40%的死因为高血压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其引发的脑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漏诊内分泌性高血压会给个人及家庭造成了巨大损害,因此对年轻患者内分泌性高血压应格外重视。
原醛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是较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高血压、低血钾的综合征。以往认为本病发病率较低,近年来采用血浆醛固酮浓度/血浆肾素活性比值对血钾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发现10%为原醛症[3]。在本研究中确实发现在内分泌性高血压高血压中本病病例最多。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通过瘤体间歇性或持续性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微量多巴胺,作用于心脏和外周血管,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致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若肿瘤坏死、肿瘤内出血致儿茶酚胺释放骤减,引起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年轻人群中女性患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机率较男性明显
增高,考虑这可能与年轻女性内分泌疾病较男性多发有关。研究表明:原醛症女性患者国外占到70%,国内占到57%;库欣综合征男女比例约为1:2~3;嗜铬细胞瘤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4]。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内分泌性高血压危害大,但若能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大部分能够治愈,而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