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扬,孙洪涛*
(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心血管疾病,也被叫做循环系统疾病,它主要是指与患者循环系统相关而导致的疾病,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和肥胖群体中[1]。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用药,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选取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44人,女性患者26人,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为(38.94±4.0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重要研究四方面内容。首先,患者的一般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诊断结果等。其次,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用药量DDD为基础,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患者的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用药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其药物的利用指数在1以内,并且其DUI=DDDS/用药天数。再次,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其中主要包括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时间、药物名称和药物用量用法等。最后,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入手,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并对患者的用药量进行明确。
本次研究全部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对患者的用药频率进行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药物DDDS前三位的分别为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和卡托普利,并且,除了尼莫地平之外,其他药物的利用指数均能够突出患者用药的合理性。
表1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药物使用情况[n(%)]
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其疾病种类的多发人群主要作用于老年群体,会随着人类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使得患者机体功能出现不断衰弱的情况,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到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探究临床用药合理性,需要从下面几点进行入手:①综合多种因素对药物进行选择: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展开治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能够从药物的类型进行入手,并对患者的治疗目的和半衰期信息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对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药物的临床利用率。例如:针对卡托普利来书,其主要是一种短效降压药,在清晨和中午时段的用药难以保证患者晚上和第二日的血药浓度,如果针对夜间血压较高的患者展开治疗过程,则需要将间隔敷药法进行应用,从而将患者的血压稳定性进行有效提高。②针对老年群体的用药事项:因为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衰竭情况,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变化表现较为明显,在对药物进行服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机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并针对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等问题,需要义务人员从患者病情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入手,对患者进行间隔用药,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从而将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进行降低。③做好沟通交流:就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其用药时间均相对较长,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将患者的用药知识水平进行提高,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增强。并针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促进患者家属配合度的增强,从而保证药物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心血管疾病,对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展开分析,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掌握,从而对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等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