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礼万
实现高效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追求有效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课前要深钻教材,备课要以学定教。备课要体现以学生的“学”来制定教师的“教”的原则。在此原则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文本内容,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为他们提供能够表达自己感受见解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一系列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去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并从中习得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让他们体验到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设置精准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二、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开始教师就以趣引入,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法,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激趣的方式很多,如“多媒体激趣”“谜语激趣”、“悬念激趣”、“故事激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让课堂高效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开始时的趣味性。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个好的问题或创设一个新颖的情景,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就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那学习效果自然不一样了。如教学《顶碗少年》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一段杂技演员表演顶碗的精彩视频后,教师再抛出有一句话:演员的表演很精彩,可他们在表演中也会有意外发生。当遇到意外或失败时他们会怎样对待呢?教师的话自然而然就把学生带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中。
三、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首先,课前分组要合理。教师分组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要有利于小组学习的最优化,效率的最大化。小组人员组成成绩要好中差搭配,性格做到外向内向互补,性别要男女生搭配,组长更需要那些能带动组员积极参与,共同学习的学生担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原则,把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引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要恰到好处地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即可。例如我先让学生按“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的步骤自学后在小组内交流。组长对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组长会让每个组员读生字,读生词,说字义,说词义。如果组员读音说义不准确,其他组员会及时帮助,让每个组员都能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掌握。接着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或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后在组内汇报交流。交流时,每个组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相同的理解加以肯定,对不同的理解通过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即小组在班级中交流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师让小组成员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大胆地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时,每个组员尽量负责汇报内容的一部分,做到全员参与。这样,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多种感官参与,多个环节紧扣,既轻松又有趣,主体地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最后,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比如自主学习时,小组长对组员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查打分;在展示提升时,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准确度和参与度进行打分。这样就把竞争引入小组内和小组间,极大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四、检测反馈,查漏补缺
课堂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测与反馈是检验教师课堂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内容可以是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可以是文本内容的向外拓展。通过检测不仅檢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而且能检验出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的形成方面的欠缺之处,便于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教师也可根据检测与反馈出的情况及时调整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巧用多媒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詹天佑>>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如果教师通过带有动画的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火车是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山的。再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文中只是用抽象的文字和数据来表现地球的渺小,学生只能得到表面上的感知。此时,如果教师利用视频演示了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学生就能直观感受地球由大变小的过程,从而就能深刻感悟到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