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渝
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期,拥有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益智器具是通过展开一些益智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增长智慧的一种工具。常见的益智器具可分为巧推类、巧算类、巧拼类、巧解类、巧放类和巧组类等类别。
本文主要就巧解类器具对思维训练跟大家进行探讨。
一、巧解类器具的操作
捆仙繩、兄弟连、M扣、九连环等都是巧解类器具,其中M扣、兄弟连和捆仙绳,找到关键点就很容易解开,找不到就永远解不开,解法的关键在于两个M扣必须一横一竖,调整到顶部对底部的位置,才能将两个M扣互相抽离。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观察器具,明确器具需要达成的目标。通过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M扣是由一根棍状的材料弯曲而成的,除了中间有一条很窄的空隙以外,并没有其他路径可走,于是必须从两个M扣的空隙处想办法,这时候有些学生就尝试把一个M扣从另一个M扣的空隙处拉出来,尝试之后发现空隙太窄,拉不出来。这时候引导学生换个思维方式,既然空隙太窄,我们怎样把空隙充分利用一下呢?有的学生在老师启发中想到空隙对着空隙,只要有学生提出这一点,就要及时肯定并鼓励操作,孩子们在操作中又会发现空隙和空隙对不着,再提问: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空隙正好对着空隙?只要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M扣也就解开了。
捆仙绳、兄弟连的解法与M扣相似,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绳和绳连在一起没办法解开,环和环连在一起也没办法解开,就要从绳和环上面想办法,绳从环里面穿过来,就可以解开了,在实践过程中,又会发现有些同学也把绳从环里面传过来了,但依然没有解开,反而缠绕的更复杂了,再引导学生注意穿的方向和穿的过程中拿绳的技巧,反复实践中,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捆仙绳和兄弟连的解法了。
九连环的解法,在9个环中,只有一号环可以随意进出,其他环都必须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被取下和套上。如果要取下3号环,则2号环必须安好,1号环必须卸下。 如果要取下4号环,则3号环必须安好,1、2号环必须卸下。如果要取下n号环,则(n-1)号环必须安好,n-1号往前的环都要卸下才能实现。
二、巧解类器具中蕴含的数学思维
巧解类器具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数学思维呢?
其实所有的巧解类益智器我们在玩儿的时候首先都要明确我们的目标,观察器具,思考怎样达到目标,然后动手操作尝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再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操作尝试,在不断的思考操作中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力。
以九连环和捆仙绳为例,在拆解九连环时,孩子们刚开始的时候知道了九连环的构造,明确了拆解九连环的基本方法,就迫不及待的想尝试操作,很快孩子们就遇到了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观察、思考,把问题解决后才能继续操作,在反复的操作、观察、思考中,总结出了隔环拆解的方法,如果要想拆奇数环,就要先拆一环;如果要想拆偶数环,就要先同时拆下一二环。这样就避免了一拿到手就盲目拆解,而能否做到不盲目的关键就在于有序思考,善于总结规律。
在解捆仙绳时,学生刚一看觉得挺简单,两人一组跃跃欲试,很多孩子在绳子中钻过来钻过去也没能解开,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有序思考,得出:每个人的手腕上都有一个环,一根绳将两个环连起来,人的手臂和身体就和绳组成封闭形状,人和绳不能互相穿过,就只能在环上想办法,于是就有学生想到了绳可以穿过环,学生将思考的方法操作尝试,发现有时候能顺利解开,而有时候反而缠绕得更厉害了,这时,教师再次引导有序观察和思考:能顺利解开和缠绕的更厉害这两种情况分别是怎样出现的?在反复地思考操作中总结出方法,在多次的练习中提高熟练程度,不但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训练了孩子仔细观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思维力和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任何益智游戏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不同的益智器具进行引导性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训练他们眼、脑手的协调能力,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总结并掌握它的规律和联系,才能对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成长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