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欣鑫
【摘 要】跨学科移植在现代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6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翻译研究人员不断尝试将相关学科引入翻译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实践进行观察、总结和原则性阐述。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自然最直接的相关学科应该是语言学。于是便出现了以翻译研究为受体,以相关语言学学科的某些观点为供体的跨学科移植。
【关键词】优选论 电影 翻译
优选论它脱胎于传统的生成音系学,又是对生成音系学的扬弃。优选论虽然最初用于分析音系现象,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它不但可以用來分析各种不同的语言现象,而且允许同一现象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一、理论背景
优选论假定,人脑的语言机制包含两种机能。一种是生成机能,它给任何一个输入形式生产出众多个输出形式的候选项。另一种是筛选机能,从众多个候选项中选出最佳输出形式。输入形式可以是一个音,也可以是一串音。任何形式都是可能的输入形式。生成机能是优选论的生产机器。它包含区别性特征和韵律范畴等具有普遍性的形式化原则。生成机能除了生产输出候选项之外,还给各个候选项赋予了该选项与输入形式之间的关系。生成机能所生产出来的输出候选项可以跟输入形式关系密切,也可以跟输入形式毫无关联。输出候选项是生成机能的产品。输出候选项与输入候选项形式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一个输入形式对应多个输出候选项。筛选的标准是一组排序不同的制约条件。制约条件分两类。一类是忠实性制约条件,其作用是保证输出形式与输入形式的一致性。另一类是结构性制约条件,其作用是保证语言结构的简约性,禁止复杂结构的出现。制约条件的优先层级反映语言个性和语言类型。最佳输出是筛选机能筛选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实际语言中说出的话或听到的语言形式。
二、优选论在翻译电影名中的应用
电影名称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名称翻译,有其自身的基本原则,在翻译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最后的目的都是让读者可以最好的理解原著的意思。而在电影名翻译中更重要的是这个译名如何恰当准确的传达原影片名以及其携带的文化信息。如今全球电影都在各个国家上映,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观看欲望,从而促使电影获得较高的票房,电影名的翻译十分重要。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翻译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将电影片名翻译中遵循的原则理解为优选论理论框架下的制约条件。
第一,忠实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包含形式上和意义上的忠实。例如,Bad Company被译为《坏蛋公司》,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正确,殊不知company除了有“公司”的意思之外,还有“伙伴,搭档”的意思,而且在整个影片中根本没有涉及到“公司”这个主题。
第二,文化性原则。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电影名称不可避免地反映共所属的那个文化特征。因此在对电影片名翻译上注意译名要反映原片名蕴含的文化信息,同时也要适应译入语消费者心理,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例如,Dragon Heart没有被翻译成《龙的心》,因为西方对于龙这个概念有不同的意义。在西方龙代表残忍、罪恶,所以该片翻译为《魔龙传奇》。
第三,审美性原则。翻译是一种技能,但归根结底完全令人满意的翻译是一种艺术。片名翻译要力求在传达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吸引观众 ,把最美的艺术和情感传达给观众,遵循音美、形美、意美三者的统一。
第四,商业性原则。电影行业是一门商业,这就要求译者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这要求名称要以市场需要和经济原则为前提,以观众感受为核心。要善于发现挖掘电影的新奇点,抓住观众的心理,增强其观看的欲望,从视觉上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
电影片名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一般电影观众有两种期待心理,一种是洋味儿十足的外国电影,另一种是以文化认同感作为他们选择电影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笔者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出发,结合制约条件进行优选论的分析,进而得到其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顺序。
1.异化
在文化平等的前提下,翻译过程以译入语观众的需求洋味儿为核心,尽量保持原文的特点。因此,忠实性原则在此起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应排在第一位。而文化性原则提倡的是译名要反映其所属的文化特征,与观众所向往的异国情调违背,因此要放在最后一位。电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意,著名影业好莱坞就是以经济利润驱动下的商业美学,由于市场策略需要,审美艺术原则属于商业原则,由此可见商业性原则应排在审美原则之前。
按照笔者以上的分析,电影片名翻译在异化策略下,制约条件排列顺序应为:忠实性原则>商业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2.归化
以译入语观众的需求即文化认同感为轴心,使观众在尽可能小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下能够轻松地理解影片内容。这也就要求译者在文化转换过程中既要遵守原影片信息,又要使译入语观众在文化上给予认同,由此文化性原则占着绝对的制约地位。在此基础上要吸引观众,因此商业性排在第二位,而忠实性原则签掉的是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对等,没有文化上的对等体现,与观众文化需求不一致要排在最后。
按照笔者的分析,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策略下 ,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为:文化性原则>商业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忠实性原则。
三、结语
优选论虽然产生于韵律音系学,而且主要是在音系学领域内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绝非仅仅限于音系分析,而是涉及到对语言本质,对句法和语义层次的认识,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其也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兵,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与应用[J].现代外语,1998(3):71-91.
[2]李冬芹,观众心理顺应与电影片名翻译[J]. 电影评介,2009(1):69-70.
[3]王焰,郑贤贵,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2006(6):74-76.
[4]夏平,论影视翻译语言的一些特点[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