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跃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佩戴踝足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存活患者中约80%存在不同程度残疾,脑卒中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步行能力是脑卒中存活患者主要功能障碍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易出现足内翻、足下垂以及其他运动障碍会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造成影响。恢复患者步行功能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目标,本院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促进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CT、MRI确诊,无严重认知、交流障碍患者,无严重心、肾功能疾病患者,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62.07±7.35)岁,均为第1次发病。根据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康复训练,包含肢体关节被动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平衡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在步行训练存在明显足下垂内翻时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观察组康复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进行干预治疗,即床上良肢位摆放进行踝足矫形器应用,每天佩戴时间在20h以上,在更换内衣、洗澡及存在不适症状时可暂时除去,并根据患者不同恢复时期给予对应的对症康复治疗。
治疗6周后让患者在平衡杆的10米标记步道内快速行走,取中间步行标记测量,详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核对,(±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步长、步频、步速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在步态周期参数方面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步长、步频、步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在步态周期参数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脑卒中是临床多发疾病,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改变,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且趋于年轻化,医疗水平的提升虽然显著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但致残率仍然较高,存活患者偏瘫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下肢肌张力、肌力异常,引发运动控制障碍、深浅感觉障碍等问题,患者易出现足内翻、足下垂等并发症[1]。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矫形器是改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结构或技能特性的体外应用装置,具有以下作用:a、改进功能;b、抑制肌反射性痉挛;c、减轻承重;d、矫正、预防畸形;e、保护、固定病变关节或肢体;f、支持作用。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因膝部不能放松、屈曲,造成摆动相患肢需沿弧线摆动经外侧回旋至前,表现为回旋步,足跟着地、蹬离动作缺乏,患者多以足外缘或前足着地,重心难以灵活转移,患者行走困难[2]。另一方面,不正常的行走步态会加重患者关节痉挛[3]。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具有较佳的抗痉挛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患者不会受到踝关节异常影响,因此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膝部、髋部控制以及重心转移中,步态上更接近正常,逐渐过渡到脱离踝足矫形器仍然可正常行走[4]。在康复治疗中早期佩戴踝足矫形器,患者在自行站立时便可一边患侧负重一边接受重心转移训练,有效利用康复治疗时间,故可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本次研究,早期佩戴踝足矫形器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在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脑卒中偏瘫步态康复训练中,早期佩戴踝足矫形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步态,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脑卒中是临床多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步行障碍是众多存活脑卒中患者存在的障碍之一,临床多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并为患者进行步行康复训练,但临床疗效一般,患者恢复时间长。踝足矫形器可减轻脊柱、四肢功能障碍,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踝关节异常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大幅度缩短患者康复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