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应用价值

2018-10-14 09:06郑春锋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力线线片置换术

郑春锋 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即将在本院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为分段摄片,B组患者为负重位全长摄片,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①在实施手术前两组患者AKS评分没有差异(P>0.05);在实施手术后两组患者AKS评分均比实施手术前好,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实施手术后两组患者AKS评分无差异(P>0.05);②A、B两组患者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分别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③A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7%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3%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下肢力线的准确性,降低了内外翻畸形的发生几率,利于患者预后。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一种外科重建手术,适用于各种膝关节疾病的终末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畸形的情况,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关节活动力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研究数据显示虽然一些患者在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各种因素需要重新实施手术,然而大部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生存率仍比较高[2]。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生存率低的因素有手术指征、手术技术、患者自身因素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下肢力线准确重建对患者预后及生存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冠状位力线的恢复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学者称在进行手术之前实施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则提高了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然而在临床中早期或条件不允许时通常采取分段摄X线片对各病变部位进行观察。在此次研究中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将详情数据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即将在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4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共计70例患者,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0±7.5)岁,左侧患肢38例,右侧患肢32例,原发疾病有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其他;B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共计70例患者,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在47~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7.2)岁,左侧患肢36例,右侧患肢34例,原发疾病有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其他。

1.2 方法

患者负重前后站立位应面向球管方向,后背靠着探测仪站立,两手扶住支架且双脚呈并拢状态,站立姿势为标准的人体站立位。对于站立支架应配置刻度铅尺,球管的阳极端向踝关节端,根据阳极产生的效应从而减少上下端密度之间的差异,中心线与膝关节平行。球管应按角度对光野进行投射,在探测仪上分别按由上至下移动摄取,次数为5~6次,经对接程序将所得图像自动的拼接起来,针对自动拼接失败的应进行人工干预。当拼接的图像较为满意后送至影像归档及通信系统,以对术前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利用通信系统对全长摄片对成角旋转中心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构对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及软组织松行设计,为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手术切口为常规方正中切口,手术入路为髌旁内侧入路。股骨截骨采取的是髓内定位,胫骨截骨采取的是髓外定位。值得注意是当内翻>15°及外翻>15°时,应按照在术前的测量进行适当的加减。手术均采取非限制性后稳定型全膝关节。

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肢抬高,并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在术后12h为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使用利伐沙班;在术后24h将负压引流管拔出,并指导患者负重下地行走。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3]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在AKS中分为膝评分于功能评分,膝评分分为疼痛50分、活动度25分、稳定性25分、减分与其他;功能评分分为行走能力50分、上下楼的能力50分、行走时辅助减分;②对两组患者内翻角与关节间隙夹角进行比较;③在术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单位以计量资料表示并实施t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并没有差异,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 实施手术前后两组患者AKS评分的对比

在实施手术前两组患者AKS评分无差异(P>0.05);在实施手术后另组患者AKS评分均比实施手术前好,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实施手术后两组患者AKS评分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实施手术前后两组患者AKS评分的对比(±s,分)

表1. 实施手术前后两组患者AKS评分的对比(±s,分)

注:与B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B组治疗前比较,cP<0.05;与B组患者比较,dP>0.05

术后关节评分 功能评分 关节评分 功能评分A组(70) 36.5±5.2a 32.7±4.6a 91.5±6.8b.d 82.5±6.3b.d B组(70) 37.8±5.5 35.4±5.0 93.4±7.2c 83.4±6.6c分组(n) 术前

2.2 两组患者内翻角与关节间隙夹角

A、B两组患者重位膝内翻角及其差值分别与关节间隙夹角呈正相关(r=0.632,P<0.05;r=0.567,P<0.05;r=0.579,P<0.05)。

2.3 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手术治疗后发现,A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腘肌腱损伤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9%(2例)、2.9%(2例)及2.9%(2例);B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膝关节急性感染、腓总神经损伤及腘肌腱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7%(4例)、2.9%(2例)、2.9%(2例)、1.4%(1例)及1.4%(1例)。A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7%(6例)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3%(10例)比较没有差异(t=1.129,P>0.05)。

3.讨论

经临床不断研究发现,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并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关节畸形。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否成功与术前准备、操作技术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术后当下肢内翻畸形残留>3°时则影响了远期治疗效果,当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术后将下肢力线畸形控制在3°内则极大的降低了人工关节松动的现象,也就是说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术后下肢力线的恢复有效的降低了人工关节松动的几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为了更好的获得术后良好的力线,在进行手术之前详细精准的准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应详细的了解膝关节病变的因素与继发力线偏移的情况,例外更要注重髋关节、踝关节、足部等部位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为了获取更为精准的信息,医务人员应详细精准的获取患者有关影像学资料,在影像学资料中最能提供精准数据的为X线摄片。在判断下肢力线的偏移及来源方面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以往的临床中因缺少有关的及其设备,医务人员只能采取分段摄片。骨性关节炎等患者在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可以更有效、更真实的反应出患者下肢力线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患者出现骨质塌陷、缺损或韧带松弛的现象时,使用负重X线对下肢力线进行测量,观察值间仅有1.3°变异,因此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4]。也就是说下肢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其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资料。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详细的了解膝关节病变的发生因素与继发的力线偏移,同时也要注重髋关节、踝关节等发生病变的可能,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对判断下肢力线的偏移及来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AKS评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将内外翻控制在3°之内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术前对畸形力线进行纠正有效的提高人工关节生存的时间。

总而言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准备中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下肢力线的准确性,降低了内外翻畸形的发生几率,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力线线片置换术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不同力线位置高位截骨术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研究*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的冠状面下肢力线是翻修的影响因素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用线描述场——法拉第智慧的结晶
尼采的哲学实践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